30多年过去了,学会的许多成员已经成长起来,在中美学术界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专业期刊《The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也开始享誉欧美学界,这一切都与高王凌教授当年极有远见、并极富创造性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作为当年他创办学会活动的同事和见证人,我对高王凌教授的突然去世感到十分悲痛,并尤其铭记他对历史学会所做...
总之,高王凌所发现的历史和理论,完全可以佐证斯科特的研究;而斯科特的研究则为我们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与问题,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思考维度。
高王凌教授以扎实的史料功底和敏锐的问题意识,在清代经济史与当代农村研究领域树立了里程碑。他教会我们:历史研究需穿透宏大叙事,倾听基层声音。正如其著作所示,唯有理解农民“反行为”的智慧,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社会的韧性。 关键词:高王凌、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代经济史、农民反行为研究、自给自足论...
高王凌,1950年生,宛平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山西大学历史系,本科(1973—76);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78—81);人民大学清史所(1981—),讲师、副教授、教授;曾赴美国(1986—87)、意大利、德国(1992)、奥地利(2004、06)、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2006)、澳大利亚(2009)、法国、英国(2010)等处访问...
逝者 | 高王凌:“包产到户”的政策是农民“拱”出来的 高王凌,1950年生,于8月24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教授,专攻18世纪和20世纪历史,在研究中国农村改革及相关历史问题上卓有建树,着有《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租佃制度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
《超越史料学派》,高王凌著,香江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302页,68.00元 高王凌先生是我很尊重的一位老师,学习清史十年以来,虽然没有正式拜入高老师门下,但是从人民大学到清华大学,我追随着高老师听了很多他讲授的课程。我虽不曾涉足当代史研究,但是多年耳濡目染,对于高老师的学问,也有几分认识。记得今年7...
高王凌:传统经济和它的现代价值 作者简介 高王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1950年生,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十八世纪和二十世纪历史的研究;经济-社会史,思想史、政治史。著作:《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
先“养民”后“教民”,高王凌认为这是乾隆初政,甚至是初政之后的政治目标。这里我持保留意见,他想把乾隆初政之后的一些政治行为(如文字狱)包含在这篇即位不久的上谕中,在我看来是十分牵强的。乾隆本人是个因时制宜,根据情况随时改变政治风向的皇帝,他不会在执政之初有意识地定下几年计划。“教民”的任务也不...
中国人民大学的高王凌教授作为史学家对农民史研究造诣很深,当年又参加过现实的农村改革调研工作,可以说是对中国农村的过去与现状都有深刻了解的专家。他多年来研究传统租佃关系,尤其是研究地主与佃户双方的博弈行为,本书就是他研究成果的总结之作。 在本书中,作者向我们提供了过去无论是“封建社会论”与“乡村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