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步瀛先生在古文、辞章方面都有很深的功底,有学者把他的考据与广东黄节的诗学、桐城吴闿生的古文并称当时文坛“三绝”。 高步瀛的晚年正值日寇侵占北平,临终时还喃喃犹吟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句明志,可见一个中国老派文人的高尚情操。 原载2025年2月24日...
按程金造在《回忆先师高步瀛阆仙先生》中所述, 兹录于此:《易经》《明堂沿革》《春秋左传地名人名辨异》《古礼制研究》《后汉书地名考》《庄子》《史记正义校补》(30 卷)《唐诗文人名通检》《文选引用书目》(附《选学纲领》后)《骈文举要》《周秦文举要笺证》(即《先秦文举要》)《明清文举要笺证》...
高步瀛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学者,以古文考据和文学研究闻名。本文将通过其学术成就、与山东军阀韩复榘的婚姻关联、性格特质及晚年境遇四个方面展开。文章将结合《新笔记大观》《民国轶事》等史料,还原这位学者在动荡时代中的真实形象。高步瀛(1873-1940)字阆仙,河北霸县人。光绪举人出身,曾留学日本。历任直隶学务处...
如姚高淑芳《追念先父高步瀛先生》载,陈寅恪先生为高步瀛写的条幅和画的扇面很多。而樊增祥先生和高步瀛先生确是忘年交,樊先生常到高府同高步瀛先生谈诗论文,或一同出去吃吃小馆子,偶尔也约集一两位朋友,到戏园里听听京剧。如此等等。《高步瀛的思想与著作》载,高步瀛与朋友交笃于义气,有过,直指其非;遇困乏,则...
自高步瀛去世至今,有关其个人及著述的研究都较少。 有关高步瀛个人之研究多类古代史书之纪传体,对其一生行迹、师友交接与为文著述等予以叙述及评价。如程金造《回忆先师高步瀛阆仙先生》[5]、《高步瀛传略及传略后记》[6]、顾学颉《笺证、考据学大家——高步瀛先生》[7]、聂石樵《古经史学家高步瀛》[8]、...
高步瀛(1873~1940),字阆仙,又署阆轩,清末民初顺天府霸县(今霸州市)辛店乡北庄头村人,是著名的古文家、文选学家、历史学家、考据家、教育家等,被胡适称作“北方学人的代表”、余嘉锡称作“河北真儒”。一 高步瀛出生于一个没落的燕南富室之家。民国八年《霸县志》与二十三年《霸县新志》在“例贡、...
钱玄同与高步瀛在学术思想上虽有分歧,但私交甚好。据《钱玄同传》载:尽管钱玄同和高步瀛在对待一些传统的文化上,见解相异或相对,但学校每年发聘书时,钱玄同总是到高步瀛府上,亲自送上教授聘书,以表示对高步瀛的尊敬。钱先生的雅量于此可见。《笺证、考据学大师———高步瀛》载,每年发聘书时,钱先生总是到...
全书虽无高步瀛藏印,但从其改字、增删及排版具体指示看,应出作者本人之手。而且细阅全书批点,《甘泉赋》的眉批有“步瀛案”的字样,至此更无可疑。高步瀛批语 这两册书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庾信的《哀江南赋并序》。这篇赋文辞优美、骨力雄健、感情沉痛,是庾集中千古流传的名篇。但全文用典很多,不大好读...
高步瀛的古文选注成就 高步瀛(1873-1940),字閬僊,河北霸县人,是桐城派后期古文家吴汝綸的学生。在1920年前后,他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和女子师范大学任教。由于他对古文的义理、考据、辞章都有很深的功底,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他的选文重点突出,具有典范性,注释详博严谨,多有发明。 在清末民初的古文选注方面,高...
《文选李注义疏》《唐宋文举要》,同时结合学者对高步瀛及其著作研究的独特视角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成果,从小角度切入,考察《古文辞类纂笺·辞赋》中高步瀛的辞赋观,从而折射出《古文辞类纂笺》的辞赋倾向乃至高步瀛的文学思想,进而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科研成果,为现代的古籍编纂点校及研究工作提供相关的学术辅助和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