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高校与社会的联系、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短板和瓶颈,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化部署,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
在“高校担当:‘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与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新范式专场”上,多位高校校长分享各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有优势、有特色、有成效的案例和方法,展示了可共享、可借鉴、可操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十周年。以创新为核心,以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为基石,为了促进区域协...
党的二十大将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统筹考量、一体规划,体现了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从系统观点来看,教育、科技、人才是深度关联、互为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根本。这三者的关系不是简单叠加,创新是其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高校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基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这一重要指示,为畅通教育、科技...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教育、科技和人才三大功能齐备,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体,高校尤其要运用系统观念,站在国家战略全局高度,促进三者协同配合、系统集成,共同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系统观念谋划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以系统...
高校是人才聚集和科技创新的高地,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动力不足、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等短板与瓶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化部署,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