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辖》。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
2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什么意思 3表...
”读音: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háng xíng zhǐ。前半句“高山仰止”读作“gāo shān yǎng zhǐ”,比喻高尚的品德。后半句“景行行止”则是“jǐng háng xíng zhǐ”,意思是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景行行止”中的“行”为多音字,第一个“行”读háng,是因为“景行”指的是上古时代的...
高山仰止,汉语成语,拼音是gāo shān yǎng zhǐ。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出自《诗经·小雅·车辖》。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成语辨析 【近义词】:仰之弥高 成语用法 高山仰止作谓语、分句;常与“景行行止”连用。示例 夫岂不怀,高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解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学像高山一样,要人仰视,而让人不禁按照他的举止作为行为准则。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孔夫子的境界),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经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
“行止”的读音是xíng zhǐ,这里指的是行为和举止。起初,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描述的是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后来,司马迁在赞美孔子时使用了这句话,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司马迁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里的“高山”和“景行”被用来比喻崇高的道德和...
直到司马迁赞美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与道德品行挂起钩来了,正如汉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郑把“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这样,司马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高尚...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一《诗经·小雅·车辖》#习字修身 - 闻涛斋于20240630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8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