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泰,著名美学家、画家、作家,旅美学者。1935年生于江苏省高淳县(今南京市高淳区),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为内华大学访问学者。1957年代,他因《论美》一书而惨遭厄运,而他的父亲在砖窑改造时跌倒,再也没有爬起来。高尔泰在戈壁滩的农场目睹了无数的死亡,自己也差点饿死,幸而在兰州结识的干部将其调走作...
高尔泰也笑着,他写道:“我假想有一个不知就里的局外人,一下子面对这种独特的景观,一定会惊骇得张大嘴,半天也合不拢来⋯⋯我又想,假如这时发生地震,我们全部都突然埋进地下原样变成化石,异代的考古学家也一定不能解释,这举世无双的表情到底意味着什么。” 高尔泰在敦煌工作之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被安排打扫敦煌...
有人说,高尔泰的人生,前半生是英雄,后半生是圣徒。然而他自己的理念却是:不为英雄,不做圣徒,在这个世界,只想堂堂正正地做人。作为一个“不可驯服者”,苦难的命运总是和高尔泰相随,早在1957年时,高尔泰就因为自己内心的坚持而差点死掉,当时22岁的高尔泰在那个“立场压倒一切”的时代,对于命令无动于衷,公然宣称美...
或许在高尔泰内心,始终有一个高大的敌人活着,这敌人来自千锤百炼的磨难,来自无数次的构陷与撕咬,其来有自,真实可触,犹如一个巨大的阴影,与高尔泰内心的自由美好形影不离。要说历次运动所谓改造人,无比对高尔泰的改造更深刻的了。 刚刚走过最苦难岁月的高尔泰一个兰大的老师说高尔泰有人格缺陷,这昭示了高尔泰面临的...
高尔泰20 04年在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自传性随笔集《寻找家园》,书的最后约三分之一共13篇六七万字篇幅,涉及他在敦煌文物研究所的生活,其中一些先后在《读书》上发表过,当时我就读了。这13篇文字可以称得上是“栩栩如生”,人物性格描写大多到位,有些段落相当精彩,令人记忆深刻,我可以作证,可信度至少在百分之八十...
高尔泰简介:高尔泰,江苏高淳人。1955年肄业于江苏师院美术系。历任兰州第十中学美术教师,敦煌文物研究所干部,兰州大学哲学系教师,中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干部,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着有论文集《论美》、《再论美》,论文《艺术的
高尔泰:弱者的胜利 在《半生为人》之中,那些陋室补丁粗茶淡饭、一扫琐碎凡俗宿昔晦气走向别样生活的人们,一个一个各不相同,又都审美地统一在一个意义的追寻之中。带着朝露的清气,带着不可捉摸的旭日的光彩。 一 近读《半生为人》,感慨万端。这是一个当年的幸存者,讲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们“从不怀疑中产生了...
高尔泰:没有地址的信 一 孩子,我在给你说话,你听得见吗?我希望你能。但又怕,你不能。记得吗?你母亲下葬后的第二天深夜,我抱着你,到沙漠边缘她的新坟上探望。我们等了很久,她没来。我了解她,相信她只要地下有灵,一定会来。她没来只能证明,人死如灯灭。没有阴魂,没有轮回,物质的运动和熵潮...
高尔泰:我不是学者专家,只是一个凭常识和感觉思考、简单直接说出所思所感的独立个体。哲学、美学和文艺评论被分为三个领域,但是对我来说是一个方面:人生意义的追寻。哲学是意义体系,美学是体系的內隐框架,评论是相关观点在操作层面上的随机应用。三者统一于我的追寻,也带着我的局限。
高尔泰 作者简介 美学家、画家、作家。曾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从事研究。曾任教于兰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美术与美学,1957年因发表美学论文被打成“右派”,一度在甘肃夹边沟劳改。著有《论美》《寻找家园》等。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