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堂粉墙烛下见》“当代林徽因”杨平,带你走进山西乡村古壁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文/石墨杨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州清”这是李白《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的诗歌中的句子,这本书名《高堂粉墙烛下见》出自此处。 “当代林徽因”杨平的十年田野考察手记,带你走进即将消失的中国乡村古壁...
《高堂粉墙烛下见》一书,真实记载着这片土地上众多古村落的文化遗迹,为我们保存这些正在消失但尚可一见的珍贵画面。 本书作者叫杨平,专门从事对山西古典文化的探索、梳理和研究,还著有专门介绍山西历史、文化、艺术与民俗的书籍,如《人文晋城》《曾经的优雅与辉煌》《仰望三关》等、也因其多年来致力于探寻记录山西...
《高堂粉墙烛下见》是杨平女士完全志愿地带着自己的小团队,翻山越岭在山间沟壑长途跋涉,只是为了把这些即将荒废的残存壁画消失前记录下来。长达十年深入大山、乡村的“田野考察”笔记,考察的内容是鲜为人知的古村落壁画,内容新颖,目前市场上鲜有替代图书。书中不仅有较多精美的壁画图片,更有作者本人及团队的工作照...
#每日一书#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壁画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堂粉墙烛下见 : 中国山西乡村古壁画探幽 》记录了作者近10年来寻找占中国现存古代壁画70%多的
📚每日一书|《高堂粉墙烛下见》“当代林徽因”的十年田野考察手记,带你走进即将消失的中国乡村古壁画。《高堂粉墙烛下见》记录了作者杨平找寻中国现存山西乡村壁画的经历,呈现了诸多乡村文物保护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通过展现古代庙宇的古壁画的迷人魅力,让读者产生保护传统文化冲动。本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历史价值。
《高堂粉墙烛下见》:探幽乡村古壁画,感受先民们的春华秋实 壁画是墙壁上的艺术,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都留存了很多精美的古代壁画。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壁画的创作达到高峰,留下不少经典之作。中国自周朝以来,就有在宫殿、墓室作壁画装饰的传统。随着佛教的...
至于本书的书名,则来自于李白的一首诗《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此诗描写了诗人观赏壁画的详细过程与内心感受,其中有这么一句:“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为了契合“粉壁”一词,本书的封面特意设计为粉色,只是诗中“粉壁”应为白壁,不知是否存在理解偏差。
《高堂粉墙烛下见:中国山西乡村古壁画探幽》 简介:本书记录了作者近10年来寻找山西乡村壁画的经历,通过描写20多幅极具欣赏价值的古代寺庙壁画,展现乡村古典文化保存的现状及其面临的困境。语言生动细腻,通过展现古代庙宇的古壁画的迷人魅力,使人身临其境,给读者视觉上的冲击,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欲望。这些壁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作者记录下来的这些乡村庙宇中的壁画就更加弥足珍贵。 我想,这大概是《高堂粉墙烛下见》这本书的意义所在,它是一种记录,记录那些正在消失的壁画;它也是一种呼吁,呼吁更多的人认识古壁画并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