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到隋朝时,高句丽人口已达69.7万户,有50万人以上的常备军,“民户三倍于前魏时”。与突厥等马背上的民族不同,公元6世纪,东北到朝鲜半岛一带,气候温和湿润,适宜耕作。高句丽以农业经济为主,境内200多个城邑由国王直接派遣官员治理。如果说,突厥人是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那高句丽就是...
其实高句丽人口也不会过少,估计人口200万,军队可以弄出20万来已经算是穷兵黩武了,如果说人口只有100多万,而士兵却能轻轻松松上20万的话,那么在隋唐不断进攻的情况下它不亡于内部起义简直就是个奇迹。。。---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 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3楼2014-04-24 15:42 收起回复 德雷克元帅 核...
当时高句丽的人口数量,其实是要比后来的辽国还多的,辽国也就四五百万人左右,高句丽的人口已经高达了五六百万人口。人口多了,是高句丽的军队肯定也是很多的,高句丽正规军队人数大约在12~15万人左右,而辽国的正规军也就差不多只有个10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临时召集的兵,高句丽差不多能组建一个30万人左右...
可以说,隋攻高句丽,起因完全是高句丽自找的。 至于隋炀帝为什么要用百万大军征讨,道理很简单。 一方面,当初司马昭讨伐仅百万人口体量的蜀汉,用了十八万大军;晋朝讨伐约两百万人口体量的东吴,用了二十余万大军;隋朝讨伐南陈(实际人口约五六百万),用了约五十万大军。 而高句丽作为一个人口体量与南陈相当,且进化出...
演义中说薛仁贵征东,徐茂公当军师,根据这段记载看,还是有点影子的,唐高宗灭高句丽时,那是境内皆降,即人口697000户,古代统计人口,户口与人口之间的折算,一般以“5”为基数,如此下来,当时高句丽人口共3485000余人,其时唐朝人口615万户,约3714万余人,高句丽就占到十分之一,已经是相当强大,怪不得...
第一,被迁徙至中原内地。高句丽人口大规模被迁徙至中原内地,共有三次一是太宗贞观年间;二是在高宗总章年间;三是在高宗仪凤年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时,曾迁徙被唐军攻占的“辽、盖、岩三州户口入内地,前后七万余人。”此外,还迁徙高句丽“耨萨以下酋长三千五百人”。 高宗总章元年(668)灭高句丽,...
隋唐大军一来,高句丽就龟缩不出,坚壁清野,然后打成攻坚消耗战,等隋唐军队粮草不给撤军时,高句丽就出来寻机捡漏。隋唐都犯了皇帝亲征的错误,其实派偏师年复一年消耗骚扰,高句丽撑不下去的。唐太宗亲征其实打得很好,野战中大破高句丽主力,撤军时干脆利落,没给高句丽捡漏的机会,只不过无功而返对他的自尊心...
高句丽:350万人口,30万战兵。 吐蕃(唐朝):1000万人口,100万战兵。 辽国:1000万人口,165万战兵。 西夏:300万人口,(极限动员)70万战兵。 金国:公元1183年统计,女真人有202个猛安、1878个谋克,615624户,6158636人。在615万女真军户的基础上,金国可以举国动员,发动超过100万的战兵。
首先,我们必须要看到,国力上说,辽国是要比高句丽强盛很多的。按《旧唐书·高丽传》载,高句丽亡国时有69.7万户,按每户5口算有350万口,这是包括附庸于高句丽的契丹、靺鞨人口的数据。而就辽国而言,如果计算附庸于辽国的女真、阻卜、鞑靼人口的话,那么宋辽战争初期,辽国人口就应有700万以上,辽末达到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