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贞懿王高保融:国君的无奈与悲情 南平贞懿王高保融(920年―960年),字德长,陕州峡石(今河南三门峡)人,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南平第三位国君,948年―960年在位。乾祐元年(948年),高从诲去世,高保融继位。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事无大小,皆委任其弟高保勗(高保勖)决断。高保融在位时期,称臣于...
高保融,字德长,是高从诲第三子。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生。高从诲死后,嗣位。这时,北方的后周日渐强盛,保融放弃了父祖到处称臣的做法,专意侍奉后周,年年上表纳贡。周军进攻后蜀、南唐时,他还主动出兵相助。宋朝建立后,保融更是尽心侍奉,一年中三次入贡,讨好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八月,病终,时年41岁。
傀儡皇帝生涯:高保融在南平国担任国君期间,实际上扮演了一个傀儡的角色。他在国家的大小政策上没有主见,所有的决策都来自于他的兄弟高保勖。他负责宣布和执行弟弟的决策,而没有自己的政治作为。对宋朝的畏惧与献殷勤:赵匡胤建立大宋后,高保融非常害怕,第一时间向大宋朝廷俯首称臣。为了表示忠诚,他...
高保融,以其迟钝的个性和缺乏才智著称,他倾向于将所有决策权交给其弟高保勗。在宋朝建立的初始年份,即公元960年的建隆元年,高保融对于新政权的兴起深感不安,这一年他连续三次向朝廷进贡,以示忠诚与畏惧。然而,命运多舛,他在此年因病离世,享年不明。尽管如此,他得到了朝廷的追赠,被封为太尉,...
柴荣带领后周的精兵强将杀到南唐边境之时,高保融为了表示自己对后周的忠心,派遣手下大将魏璘带领一百艘战船,以及三千水军从夏口出兵顺着长江东下,接应后周军队攻打南唐。 另一方面,高保融不想惹恼紧邻自己的南唐李景,所以又让自己的客将刘扶携带书信,入南唐,劝李景向后周称臣。
即“荆南贞懿王”。 高保融相关 太子家令寺 太子厩牧署 太子常从督 太子率更令 太子率更寺 太子率更丞 太子詹事院 太子殿内局 太仆寺少卿 太仆寺牧厂 太平圣惠方 太平军北伐 太平军西征 太平军纪事 太平军轶事 太平金镜策 太平救世歌 太平清领书 ...
高保融,南平文献王(南平第二君主)高从诲第三子,南平第三位国君,在位十二年。 高保融继位,史称“南平贞懿王”。先尊后汉为正朔,被封荆南节度使。 高保融个性迟钝缓慢,没有什么才能,无论事情大小,皆委由其弟高保勗决定。 后称臣于后周(五代最后一中原王朝,郭威建立),并进封南平王。
同年高保融病逝,死后追赠太尉,谥号贞懿王(一作正懿王)。因其子高继冲年幼,故遗命其弟高保勗继位。人物生平 继承王位 高保融,字德长,是南平文献王高从诲第三子,初任太子舍人、检校司空、节度副使、峡州刺史等。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十月,高从诲卧床病重,任命其子高保融兼领内外兵事务。十月二十八...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高保融虽然是南平国的国君,但实际上,有点类似于傀儡。不过,他这个傀儡可不是外人树起来的,而是他自己甘心情愿的当了傀儡。高保融在国家的大小政策上没有一点主见,所有的主张、决策,都来自于他的兄弟高保勖。而高保融唯一做的事情,就是在弟弟拿出决议之后,由他来负责宣布和执行...
现在,他们的使命已然完成,南平王朝的命运,落到了第三任皇帝,文献王高从诲的儿子,贞懿王高保融的手里。 《宋史》:保融性迂阔淹缓,御兵治民,一时术略政事。 高保融这位同志,资质平庸,胸无大志,实在算不上雄主。 国君虽无进取之心,但却有济世安民的志向,即位之后,施行仁政,体恤百姓,一时之间,南平上下政通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