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彼此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单一的执着其中的一面,都是不行的。例如这前进中的车轮,到底哪里是前,哪里是后呢?车轮的前进,是需要前后的作用力和摩擦力,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前进...
“长短相形”表明了事物之间的对比关系。长和短是相对而言的,只有通过和其它同类东西的比较,才能显现出来各自的长短。一件衣服,没有经过比较,我们无法判断它的长短。一个人,也只有在对比中,才能更准确地判断他的能力和特点,从而做出更合理的评价和判断。“高下相倾”反应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高处的水...
老子在《道德经》“高下相倾”这四个字中特别指出:高下相倾的过程,是要经历从高处到低处,从下再往上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从高处向下面倾倒,就好像从高处向下倒水,下面的土面去除,露出内部的本质。人生只有经历了“高下相倾”,才能达到吹尽黄沙始到金的目的。网上流行一个故事,能深刻说明“高下相...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指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低相倾,音声相随。〞这种思想表达了A、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这段话说明A.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就是事物,世界本质是矛盾C.万事万物都处在运动之中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这段...
坚持读《道德经》第二天 第二章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意思是有无相互转化,难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低互为依靠,声和音彼此应和,前和后彼此相随——这是永恒的。在生活中,或者是我们的脑海里很多事情都会被习惯性的单独拿出来判断。被注入了太多的主观...
长短相形:比较的艺术与选择的智慧 1298 2025-01 2 高低相倾:起伏中的平衡与智慧 1087 2025-01 3 音声相和:听觉世界中的和谐与共鸣 1038 2025-01 4 前后相随:因果与生死的循环与共生 954 2025-01 5 无为而治:平衡与和谐的智慧 874 2025-01 6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有与无互相产生,难与易互相形成,长与短互相衬托,高与低互相依存,音与声互相配合,前与后互相跟随。
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本题材料显示的就是老子的辩证思想。 B项老子提出“有无相生,难易想成,长短相形,高低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长短相形,高低相倾〞,这句话表达了矛盾的观点。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案:正确 结果一 题目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句话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 答案 正确相关推荐 1“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句话体现了矛盾的观点( )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