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片是通过骨髓穿刺术获取的骨髓样本制成的涂片,主要用于血液系统疾病诊断(如白血病、贫血等)、评估治疗效果及监测病情进展。其核心分析包括细胞形态学、数量比例及异常细胞检测,是血液科重要检查手段。 一、骨髓片制作与检查流程 骨髓穿刺1. 通常选择髂骨或胸骨作为穿刺部位,局部麻醉后抽取少量骨髓液,过程约5-10分钟...
骨髓片巨核细胞减少一般是进行骨髓穿刺时骨髓巨核细胞检验的结果,该情况的病因主要有药物影响、再生性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1、药物影响:如果患者近期有应用环磷酰胺、盐酸氮芥等烷化剂药物,也可能产生骨髓毒性,致使巨核细胞生成减少。 3、再生性障碍性贫血...
骨髓涂片一般可以检查血液病、寄生虫病、不明原因的发热等.1、血液病:骨髓涂片通常可以诊断各种原因和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引起的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转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恶性组织细胞病等。2、寄生虫病:骨髓涂片通常可以发现寄生虫并确认疾病的类型,如疟疾、黑热病和其他由寄生虫引起的...
瑞氏染色法对细胞浆内的颗粒染色效果好,但对细胞核的染色不如吉姆萨染色法。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好,但对胞浆颗粒着色较差。瑞-吉染色法对细胞浆、细胞核着色均较好,对比鲜明。 骨髓片细胞化学染色 MPO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正确答案:骨髓涂片检查步骤:1、低倍镜①观察取材、涂片、染色等;②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倍镜下选择细胞分布均匀部位观察骨髓片有核细胞增生情况,根据骨髓片中有核细胞的密度或有核细胞与成熟红细胞的比例来估计有核细胞的增生程度;③观察全片巨核细胞的数量;④观察骨髓片边缘和尾部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的特殊病理...
骨髓涂片推片的手法,在骨髓取出后,加快速度将骨髓制作成涂片,再将涂片分为比较薄的首段、中段、尾段三个部位,快速的将涂片推入检查。 因此制作骨髓涂片时可以采用逆推的方式将涂片推入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首先,在操作之前要戴上手套,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及拇指分别拿起玻片的两端,放平玻片,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拿...
(4)骨髓涂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比值,骨髓图片中有核细胞数>外周血涂片中有核细胞数。 不巧的是,我们每天都会有取材不合格的骨髓片,其主要特征包括:骨髓小粒无或少见、有核细胞减少、骨髓特有细胞少...
骨髓片检查: 一、制片 骨髓涂片制作方法与血片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但因有骨髓小粒和脂肪滴,有核细胞较多,因此较血液粘稠,推片略难于血片,推片时角度要小一些,速度要慢一些,避免骨髓片过厚。 二、染色 传统的骨髓涂片染色方法多用在Romanowsky染色基础上改良而成的Wright和Giemsa染色法。20世纪70年代,显微分光光度...
具体方法:骨髓两端用蜡笔写明患者姓名及日期或编号。加染液3-5滴于涂片上,静置1min(天热时间缩短),然后加5-10滴磷酸盐缓冲液,使两液混匀,约10-15min,用水冲洗髓片,冲洗时平放玻片,缓冲用流水冲洗(勿先倒去染料),待干镜检。 附注: 1、涂片要新鲜,涂片后要立即进行染色,如特殊情况,一般不超过一周。否则...
1. 采集骨髓样本时需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交叉污染。 2. 在制备干片时需要控制好乙醇和碘化钾的时间和浓度,以免影响样本质量。 3. 在染色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染色和过度洗涤,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 染色后的干片应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并避免阳光直射。 五、总结 以上就是骨髓片染色方法的详细步骤和注意事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