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发布,5月3日,深圳湾海域发生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赤潮。现场观测赤潮海域海水呈浅红褐色,连续片状分布在深圳湾内海域(113°56'56.79"E,22°29'1.40"N),赤潮面积为6平方千米,未见鱼类死亡现象。赤潮发生区域的监测结果表明:赤潮优势种赤潮异弯藻的细胞密度平均为6.7×106...
(1)小问详解: 海水中N、P等元素含量过多是导致海洋赤潮的主要原因。 (2)小问详解: 据图可知,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两者的种间关系表现为(种间)竞争。 (3)小问详解: 据图可知,两藻共同培养时,中肋骨条藻数量正常增长,而东海原甲藻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在中肋骨...
爆发后会产生赤潮的骨条藻属于哪种藻类? A. 甲藻 B. 硅藻 C. 金藻 D. 黄藻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骨条藻是一种硅藻。在中国,骨条藻的主要种类为中肋骨条藻,为广温广盐典型代表种类,分布极广,以沿岸最多,曾多次引起赤潮。
骨条藻赤潮后赤潮过程的三维荧光特征与生态学分析,骨条藻赤潮后赤潮过程的三维荧光特征与生态学分析赤潮,分析,特性,后赤潮过程,三维荧光,特征分析,过程生态,中肋骨条藻,骨条藻,生态学,赤潮,分析,特性,后赤潮过程,三维荧光,特征分析,过程生态,中肋骨条藻,骨条藻,生态学 ...
【深圳湾海域现赤潮,面积达6平方千米,官方:无毒,未见鱼类死亡】5月3日,深圳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发布深圳湾海域发生赤潮异弯藻和中肋骨条藻赤潮... 37 简介 周边推荐 1 / 2 00:51 超美的深圳湾公园,这个季节一定要带上你爱的那个她去 01:48 实拍广东深圳市,深圳湾,对面就是香港 ...
通过一个完整的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起始─—发展─—维持─—消亡),研究水体中Fe,M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水中,赤潮发生的起始阶段Fe,Mn浓度很高,分别为大于17.8μmol/L和0.51μmol/L.随着骨条藻的增殖,藻类细胞的增加,Fe,Mn含量下降,赤潮消失后,水体中Fe含量回升:Mn含量仍保持低浓度...
为探究中肋骨条藻对东海原甲藻是否具有化感作用,可取适量的东海原甲藻,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在正常培养液中培养、乙组在中肋骨条藻的无藻细胞滤液中培养、丙组与中肋骨条藻在正常培养液中共同培养,定期观察三组的东海原甲藻生长情况。如果乙组和丙组中的东海原甲藻的数量大致相当,并且比甲组的数量少,说...
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是我国近海主要的两个赤潮藻种,几乎每年都会引发大规模的赤潮,对海洋养殖业构成了极大威胁。为了解浮游植物种间竞争在赤潮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者设计了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的共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东海原甲藻与中肋骨条藻都是生产者 B. 两藻共培养时是种...
结果表明,(1)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前,水体中甲藻数量多于硅藻;赤潮发生后,中肋骨条藻增殖,逐渐成为主要优势种,硅藻在数量上超过了甲藻;浮游植物种类丰度指数的大小能较好地反映赤潮发生的各个阶段。(2)赤潮发生过程中,中肋骨条藻细胞增殖率次序为:发展阶段>维持阶段>起始阶段。(3)在赤潮发生的维持阶段后期和消亡阶段,...
中肋骨条藻 ( Skeletanema coatatum ) 是一种海洋 浮游硅藻 , 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近海海域 。 中肋骨条藻赤潮在我国黄 ,东 ,南海近海海域曾多次 发生过 [2 ,12 —14 ] 。室内培养和现场监测实验表明 , 温度、 光强和丰富的营养盐 (N ,P ,Fe ,Si ) 与中肋骨条藻 赤潮密切相关 [13 ,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