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尼采将一生中可能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 阶段一:骆驼 尼采把人在精神上的第一个阶段,称为“骆驼”。 在印象中,骆驼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它的典型特征是无条件服从权威与传统。 所以,当一个人的精神处于骆驼这一阶段时...
哲学家尼采将一生中可能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 阶段一:骆驼 尼采把人在精神上的第一个阶段,称为“骆驼”。 在印象中,骆驼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它的典型特征是无条件服从权威与传统。 所以,当一个人的精神处于骆驼这一阶段时,就意味着他会被动的、不知不觉地接受所有外界的标准,包括...
3. 孩子(The Child):重新发现的阶段 孩子阶段是精神成长的最后一个阶段,它代表了一种重新发现和纯真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人们试图融合骆驼和狮子阶段的经验,找到内心的平衡。他们不再像骆驼那样承受沉重的负担,也不再像狮子那样反叛和挑战一切,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性。在孩子阶段,人们可能会重拾对生活的...
这一切重负,精神都把它们背在自己的身上,就像背着重负趋向沙漠的骆驼。💪 狮子阶段:自由的夺取 但在最荒凉的沙漠之中,精神变成了狮子,它要攫取自由,在它自己的沙漠里称王。它在这里寻找它的最后一个统治者:它要跟巨龙搏斗以求胜利。这条巨龙的名字叫作“你应当”。可是狮子的精神却说“我要”。“你应当”挡...
🐫 作为骆驼的精神: 甘愿被装上重负,一边询问一边跪下。 承受重负的事物是“巨龙”(即“你应当”)。 走向沙漠深处(生命禁区),那里是扼杀生命的场所。🦁 作为狮子的精神: 反抗“你应当”这条巨龙,勇敢而猛烈。 经历搏斗和厮杀,否定传统价值和旧道德。👶 作为孩子的精神: ...
孩子是最后一次变形。他没有狮子掠夺性的力量。没有强大的体魄。孩子是无辜和遗忘,一个新开端,一种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种源初的运动,一种神圣的肯定。孩子自带创造性属性。摆脱了骆驼的服从和狮子的愤怒。孩子的世界是天真和遗忘。他们以纯粹的生命本能定义世界。不问为何,不谈利弊。依据现实世界的标准来看...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中,长期修行的查拉图斯特拉列举了精神的三段变化:精神变为骆驼,骆驼变为狮子,狮子变成孩子。很显然,这个说法并不是说精神真正变为骆驼、狮子和孩子,而是尼采用类比的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 第一变“精神变成骆驼”。骆驼并不是精神的本来状态,而是一种精神...
很有意思的是,哲学家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书中例举了精神三辩理论:人类发展的经历刚开始是由精神变骆驼,骆驼变狮子,狮子变孩子。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
尼采 的这个寓言选取骆驼、狮子与孩童三个形象,生动地喻示了精神的演变:它先为骆驼,然后变成狮子,最后又由狮子变成婴儿。这精神的历史对应着“你应”—“我要”— “我是”的三阶段。有人亦将此解释为人生三境界。骆驼 有许多重荷是要让那内怀崇敬而能坚毅致远的精神来负担的,因为再怎么重的负荷都需要有...
孩子是最后一次变形。他没有狮子掠夺性的力量。没有强大的体魄。 孩子是无辜和遗忘,一个新开端,一种游戏,一个自转的轮子,一种源初的运动,一种神圣的肯定。 孩子自带创造性属性。摆脱了骆驼的服从和狮子的愤怒。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和遗忘。他们以纯粹的生命本能定义世界。不问为何,不谈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