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载了使用传车、传马 及接待过往行人的情况1982年 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一枚主图就是这幅“驿使图”1995年 这位“快递小哥”还代言了中国邮政储蓄卡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甘肃嘉峪关火车站这位身兼数职的“快递小哥”以“快马加鞭、守口如瓶”的形象持续演...
《驿使图》以“快马加鞭、守口如瓶、不辱使命”的形象,成为中国邮政的“形象大使”而家喻户晓,广为传布。1994年,原国家邮政储汇局发行首款全国通存通兑的储蓄绿卡时,同样选用了文化底蕴深厚的《驿使图》作为卡面图案。此后,《驿使图》在中国邮政及其储蓄领域不断续发再版,尤其是覆盖面最广的金融借记卡,...
驿使就是古代的“国家安全局工作人员”,是国家内政外交情报网的重要传递者。 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邮电部于1982年8月25日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小型张)1枚,面值1元。邮票图案即采用了这幅《驿使图》。驿使手举简犊文书,飞马传递。票边衬以大雁底纹,寓意鸿雁传书的美好传说。这幅《...
原来,这并非工匠的疏忽,而是邮驿行业自古以来的基本准则。《秦律十八种》中明确记载:“隶臣安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这句话告诉我们,年老体弱以及不诚信的人,是没有资格担任邮递员的。而在这幅驿使图中,没有嘴巴的驿使,恰恰象征着邮递员的忠诚与诚信。嘴巴,作为人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在...
该画像砖为米色底,黑色轮廓线,上绘一信使,头戴黑帻,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qǐ)传文书,跃马疾驰,生动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情景,被认为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古代邮驿形象资料。《驿使图》壁画砖。甘肃省博物馆供图 1982年,原中国邮电部以《驿使图》为原型,发行了一枚面值1元人民币的小张...
驿使左手紧握着一卷棨传文书——古代过关的信物凭证,象征着重要的信息和使命;右手则紧握缰绳,眼神坚毅而庄重,流露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这幅画作于公元3世纪前后,正值魏晋时期,艺术地再现了当时西北边疆邮驿系统的繁忙景象,成为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记载。《驿使图》的每一个细节都...
“驿使图”画像砖是从魏晋5号墓出土的一块一级文物,尺寸为长35厘米,宽17厘米,生动地描绘了一个驿使的形象。▲ 画像砖的细节描绘 驿使头戴黑帻,身着皂缘领袖中衣,左手持棨传文书,表现出驾驭驿马疾驰的场景,马身的朱红色圆点更是增添了画面的动感。驿使图中的驿马,其四蹄腾空的姿态,和身上装修公司舞动的...
《驿使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戈壁滩的一座古墓中出土,形象地展示了古代邮驿系统的重要场景。△ 魏晋时期邮驿系统 驿使神情肃穆,面部虽无嘴巴,却能感受到其内心的坚定与忠诚。这幅描绘邮驿场景的画像砖,再现了古代政令高效传达的背景,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视觉资料。这幅《驿使图》不仅是一幅生动的...
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驿使图》画像砖正是出自5号墓。这块画像砖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米色底,黑色轮廓线,寥寥几笔,画师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准确地摄取了古代驿递过程的一个瞬间,以形写神,勾勒出驿使手持文书策马奔腾,生动再现了1600多年前,丝绸之路上西北边疆驿使驰送文书的历史画面。奔马迅疾的...
驿使图 一、羊倌 1970年,家住嘉峪关市新城乡新城村三组的牧羊人张书信和平常一样把羊群赶到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准备找个沙丘躺下睡一会,结果发现身后的沙堆有一个不大的“无底洞”。 回家后,他将此事告诉了同村的好友。二人于是决定挖一下这个神秘洞穴。 第二天一大早,张书信与同伴赶着羊群,带着辘轳、绳索、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