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如在空中飞驰,一足踏上飞鸟的刹那,飞鸟回首惊顾。细细观之,马的口、眼、鼻均张开,鬃毛和尾丝后扬,令人仿若听见马儿奔腾的嘶鸣和风啸声,静态的青铜器充满灵动之感。它就是20世纪60年代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的国宝级文物——东汉时期的青铜器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马高34.5...
给铜奔马照个X光 发现马身采用的是陶范铸造法分段铸造 马头、马身、马尾、马腿、飞鸟等部件 分别铸造再合为一体 此外,古代工匠脑洞大开 利用两个熔点不同的金属 为铜马马腿装上铁骨,形成“铜皮铁骨”如同今天我们在水泥柱子里加钢筋 大大增加了马腿的支撑力和强度 使得这匹骏马飞驰千年依旧动感 有颜值又有实...
但这个声名赫赫的中国旅游标志,长期以来却为一个名字所扰。“马超龙雀”“马踏飞燕”“铜奔马”“铜鹔鹴马”“马踏飞鹰”“天马逮乌”……这些都是这个极其重要的标志物的称谓。文物部门多用“铜奔马”,旅游部门一般沿用社会惯用的“马踏飞燕”称谓,当年官方文件确定的“马超龙雀”的标准说法反而难觅踪影。铜奔...
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藏国宝级文物,秦铜车马共两乘,被誉为“青铜之冠”。2010年4月13日,秦始皇陵一号铜车马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 基本介绍 1980年,中国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封土西侧20米处的一个陪葬坑里,出土了两乘大型陪葬铜车马,一前一后排列。经复原,大小约为真人真马的二分之一...
西汉鎏金马为西汉的文物,1981年5月于陕西兴平市茂陵陪葬坑阳信墓南出土,现收藏于茂陵博物馆。汉鎏金马体长76厘米,通高62厘米,重26公斤,通体铜铸鎏金,昂首,翘尾,四腿直立,体态矫健。头部造型尤为生动,粉鼻亮眼,昂头,眼圆睁,鼻鼓,沿外翻,耳壳薄而高耸,口微张,露出牙齿六颗,两耳竖立,耳间有...
说到有关马的文物,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被网友戏称有着“脑干缺失的美”的“马踏飞燕”。其实在邯郸,还有着比“马踏飞燕”早400年的文物,那就是出土于赵王陵的一级文物——战国青铜马。专家介绍,这是目前我国最早、最具有写实艺术风格的三匹青铜马。这三匹青铜马,既是中原骑兵崛起的见证,也是“胡服...
有关马的文物也比比皆是 今天让我们跟随 阿迪力·阿布力孜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博物馆研究馆员 来看看文物中的西域马形象 岩画中的马 《牧人骑马图》 一牧人骑在一匹正在行走的高头大马上,牧人头戴帽子,马的头面呈椭圆形,双耳竖起,马身不胖也不瘦,四肢蹬踏有力...
马文物:先秦时期的珍稀宝藏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金络脑马驰骋,快走踏清秋。自古以来,马与人类便有着不解之缘,被誉为六畜之首。在《周易·系辞下》中,马被赋予了“负重致远”的神圣使命,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贡献了力量。考古资料显示,人类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便开始驯化野马,而最早的家马则出现在商代,...
这辆东汉铜车马,1975年在贵州黔西南兴义万屯汉墓出土,一级文物,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它是迄今为止国内汉墓中出土的车马里最精美的一个,载着一车的历史和故事行驶了2000多年,成为了贵州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东汉铜车马,青铜铸造,总长1.12米,通高0.88米。由马与车两部分组成,所用构件多达300个以上。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