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挑起帛画下端的两个角 然后将卷成圆筒的宣纸 横放在帛画下 一小段一小段向前滚动 直至帛画完全被揭取 02 T形帛画里 藏着古人的“生命观”马王堆汉墓是湖南地区 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王侯墓群 出土了数千件珍贵文物 其中 T形帛画所在的一号墓 正是辛追夫人的墓葬 据研究 T形帛画是一种招魂幡 在古...
这是在湖南博物院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展厅拍摄的T形帛画。新华社记者 薛宇舸 摄 “在辛追夫人所处的西汉初年,尽管月亮崇拜等观念已萌芽,但中秋节尚未成为一个特定的、具有明确习俗的节日。T形帛画上所描绘的月亮、玉兔、蟾蜍等元素,为后世中秋节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段晓明说。对马王堆的关注与研究,...
《马王堆汉墓帛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为展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于1989年3月25日发行的,志号为T.135的特种邮票。邮票全套三枚,图案分别剪取了马王堆汉墓帛画上部描绘天国景象、中部描绘人间情景、下部描绘地府情景的画面。发行背景 马王堆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五里牌,距市中心约8公里。西汉初期的轪侯利苍和他的...
1号墓为辛追夫人墓,在她的棺椁中出土有一幅T形帛画,从墓中的“遣册”竹简可知,这类帛画的正式名称叫做“非衣”。据马王堆1号墓的报告说,“非衣”当读作“裴衣”。在《说文·衣部》对“裴”字的解释为“长衣”。T形帛画也确实挺长,长度达205厘米,上宽92厘米,下宽47.7厘米。非衣上主要描绘了三...
《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是西汉时期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作,1972年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现收藏于湖南博物院。《马王堆一号汉墓T型帛画》出土时为覆盖在汉墓的锦饰内棺的盖板上,其应为出丧时作为“遣车”先导所打的“幡”,它表达的是引魂升天之意,体现墓主对羽化登仙的渴望。画面的内容可分上、中、下三...
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的出土震惊了学术界,考古学、美术史、神话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对帛画进行了多方位研究,论题主要集中在帛画的定名和性质、帛画的内容和结构、帛画上部人首蛇身神的身份等方面,相关成果层出不穷,但一些基本方面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值得继续讨论。本文拟对帛画上部蛇首人身神的身份、帛画下部...
名称:《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创作时间:西汉 尺寸:纵205厘米;顶端横92厘米;末端横47.7厘米 材料:帛画 收藏:湖南省博物馆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人死后灵魂升天或下地狱的说法,当时的人们对天国充满了理想化的幻想。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了这件“非衣”帛画。画面完整,形象清晰,帛画整体呈T字形,画面...
马王堆T型非衣帛画,1972年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东屯渡乡(今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是马王堆汉墓的众多随葬品之一。现藏湖南省博物馆。帛画用三幅棕色细绢拼合成“T”形,顶系有丝带,在四角缀有青黑色的麻绦带。出土时画面向下,覆盖于内棺上。根据记载,这种形式的帛画在当时称为“非衣”,是出殡时张举的铭旌...
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保存完好的帛画,一直以来都是汉代考古学和艺术史的经典作品,备受关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是馆藏镇馆之宝之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汉代绘画作品。 马王堆汉墓发掘现场 中间内棺上覆盖物即为帛画 图片来源网络 整幅帛画成“T”形,顶端裹有竹竿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