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如的学习正是新中国初创时期,濡染着这个丰繁时代的文化上的印记。既重素描的造型基础,又强调油彩的风色;既重时代生活的采撷,又重诗性传统的积累。马玉如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毕生精力投入新中国油画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马玉如为人低调,尽管在油画创作上孜孜不倦,成就很高,但因不...
《自画像》纸本油画 37×47.5cm《西湖之冬之一》纸本水彩 19.5×22.5cm 1950年本文汇编自:高世名《绘画的“学以为己”》;李百灵《马玉如:画也纯粹 人也纯粹》;刘玉涵《寻宝90+马玉如:西湖边的艺术之烛》 来 源 |国美学术通讯 编 辑 |王怡航 陈舒婷 责 编 |刘 杨 贾毓秀 审 核 |方...
近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长乐未央——马玉如的艺术与心脉”展览,呈现了93岁的马玉如先生油画、水彩作品123件,意在通过其画作、手稿、笔记等形式,展现其艺术与教育思想的痕迹。其中颇有意味的一件展品是马玉如夫人李庆芬所撰的手稿《从小马到老马》,文末记有:“始终叫他‘小马’的人已所剩无几,自...
马玉如先生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品行高尚,毕生精力投入新中国油画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先生为人低调,本次展览是其从艺及从教以来的首次个展,意在通过其画作、手稿、笔记等形式,展现其艺术与教育思想的痕迹。漫长的艺术生涯中,马玉如先生纵然忙于教学,却从未停止心中的思考和蕴养。在展...
8月15日,“长乐未央——马玉如的艺术与心脉”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这是93岁的油画家马玉如首次举办的个人展览。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马玉如品行高尚,毕生精力投入新中国油画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马玉如艺术高格而为人低调,尽管在油画创作上孜孜不倦,成就很高,但因不喜宣传...
马玉如老师的画中正体现了这种山壑叠翠、霞光满天的浓郁风华。这种风华不仅仅是艺术表现上的卓越,更是深植于中国美院的学风之中。中国美院的学风不仅表现在绘画技艺上,更体现在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方式和风格中。马玉如老师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做人诚恳、做事认真,做学问讲究方法。他的展览涵盖笔记文本、速写、...
马玉如的临摹,铺展开一个持续的绘画语言的意群。这个意群是油画发展最为繁盛的时代谱系。这个谱系在马玉如这里由一条秘线串联着——团状的浓郁。这种团状的色与块,最有浑厚浓郁之味。鲍纳的彩团、鲁奥的黑团、梅原龙三郎的线团,马玉如临得颇仔细,最后都转化到他的写生之中,转化到他的水彩的涂抹意象之中,...
“长乐未央——马玉如的艺术与心脉”展览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的主人公、油画家马玉如,是大家共同的老师。8月15日一早,上到头发花白的九旬老者,下到20出头的在校学生齐聚一堂,中国美院的老教授们、马玉如的艺术家朋友们和学生们纷纷前来道贺。马玉如是国美学脉的重要传承,也是国美品格的典型代表...
马玉如先生 主办方供图 本次展览是马玉如先生从艺和从教以来的首次个展,意在通过其画作、手稿、笔记等形式,展现其艺术与教育思想的痕迹。这不仅是对马玉如先生九十余年艺术生涯的深情致敬,更是一次艺术与心灵的共鸣,传递跨越时空的艺术心跳。展览一角 张铭摄 展览充分展示了马玉如先生的绘画与文献两大部分。
8月15日,“长乐未央——马玉如的艺术与心脉”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展览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马玉如先生从艺——从教以来的首次个展,意在通过其画作、手稿、笔记等形式,展现其艺术与教育思想的痕迹。展览充分展示了马玉如先生的绘画与文献两大部分。两个部分相互交织,完整展现绘画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