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光体转变:即过冷度不大时发生的共析转变,共析钢冷却至A1以下的温度时,奥氏体对于铁素体和渗碳体均呈过饱和态,从而发生共析转变,γS⇄αP+ Fe3C,形成铁素体与渗碳体交替分布的片层状共析组织,为机械混合物。 马氏体转变:钢中过冷奥氏体在Ms点(230℃)以下转变为...
解析 答:(1)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转变不属于等温转变,是在极快的连续冷却过程中进行的。(1)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相变。(2)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MS~Mf)连续冷却完成的。(3)马氏体转变的不彻底性,有部分残余奥氏体存在。(4)马氏体转变引起内应力增加。
1、一些具有有序结构的合金发生马氏体转变后有序结构不发生变化;2、Fe-C合金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后,C原子的间隙位置保持不变;3、马氏体转变可以在相当低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且转变速度极快。例如:Fe-C、Fe-Ni合金,在-20~-196℃之间一片马氏体形成的时间约5×10-5─5×10-7秒 •2、切变主导型点阵...
一、马氏体转变的成核理论 1. 经典成核理论 自从发现马氏体的等温转变以后,人们便提出马氏体转变也是成核和核长大过程,并用经典的相变理论来分析马氏体转变过程。按照这种处理,马氏体转变可以被看作为单元系的同素异构转变。若设马氏体核胚呈凸透镜形状,中心厚度为2c,片的半径为r(图3-41),r >>c,则核...
第一类回火转变(I)为80-170℃回火时,马氏体分解为回火马氏体(一定过饱和度的α’相与微细碳化物的混合物)。第二类回火转变(II)为250-300℃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分解为回火马氏体。第三类回火转变(III)为300-400℃回火时,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转变为回火屈氏体(α相与极细碳化物颗粒的混合物)。...
马氏体转变时的习性平面变形,在抛光的表面上产生浮凸或倾动,并使周围基体发生畸变。若预先在抛光的表面上划有直线刻痕,发生马氏体相变之后,由于倾动使直线刻痕发生位移,并在相界面处转折,变成连续的折线。检查马氏体相变的重要结晶学特征是相变后存在习性平面和晶面的定向关系。(2)马氏体相变时不发生扩散,是...
1.马氏体转变的无扩散性和共格切变性,共格切变产生浮凸。 马氏体转变温度低,铁和碳原子无法扩散,铁的晶格改组是通过切变完成的。在切变过程中,铁原子移动的距离不超过一个原子间距,马氏体和奥氏体保持共格关系,即相界面上的原子既处于马氏体晶格的阵点位置上,又处于奥氏体晶格的阵点位置上。马氏体转变后...
解析 答:〔1〕马氏体是碳在 α-Fe 中的过饱与固溶体。马氏体转变不属于等温转变,是在极快的连续冷却过程中进展的。〔1〕马氏体转变是非扩散相变。〔2〕马氏体转变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MS~Mf〕连续冷却完成的。〔3〕马氏体转变的不彻底性,有局部剩余奥氏体存在。〔4〕马氏体转变引起内应力增加。
马氏体转变是一种无扩散的固-固结构转变,通过母相的成核和随后的产物相生长而进行,它赋予了形状记忆材料在受到特定外部刺激时的特殊形状恢复能力,适用于各种基于驱动的应用。通常,在施加/释放单轴载荷时,利用应力诱导的正/反马氏体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