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丝虫病由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马来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似班氏丝虫而略小。生活史亦似班氏丝虫,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东方伊蚊、常型曼蚊等。 马来丝虫病由马来丝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疾病。马来丝虫的成虫和微丝蚴似班氏丝虫而略小。生活史亦似班氏丝虫,主要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马来丝虫病是一种由马来丝虫引起的疾病,主要流行于亚洲地区。在我国,该病分布在10个省、市、自治区,并且存在马来丝虫与班氏丝虫的混合感染。马来丝虫分为夜现周期型和夜现亚周期型两种,其成虫形态与班氏丝虫相似,但在肛孔两侧的乳突数量及分布上有所不同。夜现周期型的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人,而...
马来丝虫病分为两种类型:夜现周期型和夜现亚周期型。成虫形态与班氏丝虫相似,但雄虫肛孔两侧乳突数量有别,班氏丝虫有8-12对,马来丝虫仅有2对。肛孔至尾端间的乳突,在班氏丝虫中有1-2对,而马来丝虫则没有。生活史中,班氏丝虫的中间宿主为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而马来丝虫的中间宿主包括中华...
马来丝虫病最常见的症状? 医生回答: 马来丝虫病以下肢多见,最常见的症状是可引起淋巴管炎及急性淋巴结炎。多发于劳累后,以夏秋多见,发作时可伴有高热症状,并伴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头疼等全身症状,还可伴有象皮肿和淋巴水肿,二者临床上也难以区别,且常同时存在。
马来丝虫病是一种由罗阿丝虫引发的疾病,其主要致病阶段为成虫。成虫在体内活动时,会引发皮下结缔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游走性肿块或肿胀,常见于腕部和踝部,患者会感到皮肤瘙痒和蚁走感。这些肿块在虫体移出后会消失。此外,成虫也可能侵入胃、肾、膀胱等器官,引起蛋白尿的症状。眼部是另一个受影响的...
、江汉湖沼平原区、黔桂林区以及四川峨眉山区等。传染源不仅限于血液中携带微丝蚴的人,感染马来丝虫的动物也可能成为传播疾病的媒介。马来丝虫病,也称为罗阿罗阿丝虫病,由罗阿罗阿丝虫引起,表现为游走性肿块或卡拉巴丝虫性肿块。成虫寄生在人体皮下组织,常在眼结膜下周期性活动。中间宿主为斑虻。
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估计防治前共有马来丝虫病人903.2万,其中微丝蚴血症者819.6万,有临床表现者83.6万。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 周期型马来丝虫病的唯一传染源是感染该型马来丝虫后出现微丝蚴血症者。亚周期型马来丝虫病流行区,由于自然界存在多种动物贮存宿主,可不断发生从动物到人,甚至人到人的传播。 (2)...
马来丝虫病的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急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多见于下肢,特别是腹股沟和腹部淋巴结,可能会出现肿痛。炎症可逆向沿大腿内侧淋巴管扩散,形成“逆行性淋巴管炎”。局部红肿压痛,俗称“流火”。这种症状周期性发作,多在劳累后出现,夏季尤为常见,伴随高热(38-39℃),...
马来丝虫病的晚期症状往往有? 医生回答: 马来丝虫病极少侵犯内脏及深部淋巴系统,常发生在下肢,特别是小腿及足背部位,急性发炎发作较频繁,且症状较重,反复发作可引起脾脏、腱鞘积液、阴囊象皮肿及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等。局部发炎时,内毛细血管扩张,也会出现红肿和压痛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