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杏垣(1919——2001) ☆荣名玉照 ☆英杰履历 马杏垣,祖籍河北乐亭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系,抗战胜利后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获博士学位。1978年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际地震...
马杏垣后来在出版该图集的地质基础图组的说明书中对“开”“合”构造为编图指导思想做了进一步说明:“现在许多地质学家按板块观点编构造图,我们在编制《前寒武纪大地构造图》和《中国大地构造图》时,尝试以大洋‘开’‘合’作主线,分析...
据了解,今年是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诞辰100周年,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出版社联合举办纪念马杏垣先生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重温先生教书育人和科学报国的光辉之路,缅怀先生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崇高精神。其中,校友温家宝同志为纪念活动亲笔撰写文章《纪念马杏垣先生》,“以这篇文章,纪念我的...
马杏垣 最近出版作品 /查看更多 解析构造学 ¥12.00起 中国大陆构造论文集 ¥10.00起 江苏响水至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 ¥55.55起 重力作用与构造运动 ¥20.00起
马杏垣院士从青年时代起,就把毕生精力奉献于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和地球深部构造的研究。他认为,地质构造研究必须脚踏实地重视对构造现象及组合规律的研究,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扩大视野。 马杏垣院士重视实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马杏垣十上嵩山”成为地质学界广为流传的佳话。 1957年至1959年,...
马杏垣,这位出生于农历4月26日的吉林长春市青年,其成长历程充满了艰辛与爱国热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年仅小学毕业的他被迫逃往关内,先后在河北昌黎汇文中学和天津南开中学求学。这段动荡的时期,他亲眼见证了祖国的苦难和政府的腐败,这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
马杏垣院士在前寒武纪古老地壳和变质岩区构造研究领域的学术贡献堪称卓越。他长达50年的专注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成果,还培养出了众多优秀人才。他深刻认识到,研究前寒武纪变质岩石构造对于解决矿产资源需求和理解岩石圈结构构造至关重要,也是探索地球早期历史和起源的关键。从他在苏格兰北部的博士论文开始,...
马杏垣院士生平简介和学术贡献 , , , , 马杏垣 男 汉族 年月 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年月 日去世 年 1919525 2001122 .1938 , , ,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并留校任教 1948年在英国获得地质学博士学 , 、、 ( ) 位 第五 六 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曾历任...
今年是周口店实习站建站70周年,也是马杏垣先生诞辰105周年。我们从《百年党史中的地大红色故事》一书中摘录了有关章节,以此纪念马杏垣先生对建设周口店实习基地的重要贡献。 马杏垣,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地震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学家。...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马杏垣先生的介绍如下: 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9905.html,地质学家。1919年5月25日生于吉林长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