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将鞍钢的经验提升到了“鞍钢宪法”的高度,把它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大法推广执行,后来还曾笑称:“苏联有个‘马钢宪法’,咱们中国有个‘马宾宪法’!” 马宾和“鞍钢宪法”,从此写进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光辉史册! 1968年8月7日,马宾在出席辽宁省委扩大会议期间遭隔离审查。因为文化大革命清理阶级队伍,...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干部,马宾同志善于工作,能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取得显著的成效,对此,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同志都曾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决定推广。他的群众工作方法,被称“马宾路线”。马宾同志实际工作能力强,而且理论知识水平高,他亲手写出的经验总结,《东北日报》多次登载并加以社论表扬。全国解放...
1960年3月,由马宾主持创造的鞍钢经验,即以加强党的领导、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 (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大搞群众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核心内容的一整套企业经验,被毛泽东主席命名为《鞍钢宪法》。 一个人,一个企业,一部“宪法”,从此写进新中国...
“鞍钢宪法”现在常常被说成是由马宾创造,其实,“鞍钢宪法”一词是由毛泽东在1960年3月22日代中央在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提出的。马宾并不是“鞍钢宪法”的创造者。马宾早期在新四军工作,是皖南事变的幸存者之一,抗战后被派往东北参加解放东北的战争,主要在新...
毛主席高兴地称其为“鞍钢宪法”、“马宾宪法”,号召全国学习,把1960年3月11日《鞍山市委鞍钢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和企业管理经验的报告》做了600字的批示,提到“宪法”的高度,3月22日发给全党(毛主席批示的《鞍钢宪法》全文见卷首主席手稿后)。 毛主席的批示鼓舞了鞍钢人。鞍钢工人阶级把它作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大法...
鞍钢宪法重要参与者马宾逝世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中国的卓越建设者马宾同志,于2017年3月27日14时3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104岁。 马宾原名张源。1913年生,安徽省滁州市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后任新四军政治部编译组组长,新四军军部军法处科长,中共射阳县委书记...
《鞍钢宪法》作者马宾同志,真名张源,当年为了做地下工作的需要,取名叫马斌或马宾,这样叫的时间长了,大家叫习惯了,假名也就成了真名,假姓也成了真姓,现在同志们都尊称他为马老。他本身是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生于1913年,1932年参加革命,1933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新四军政治部编译...
自从马宾、李成瑞、张宏良等同志提出恢复宪法中惩办卖国贼条款的建议以来,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效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群众给予了热烈的响应。我们常州群众经过认真讨论,决定给予坚决的签名支持。 “特别是”年代以来,我国在各领域中出现了严重的复辟倒退:经济上全面复辟私有制,在引进外资的口号下,国有资产...
分享自张宏良 《马宾初创的鞍钢宪法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 ... (来自 @头条博客) - °马宾初创的鞍钢宪法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马宾初创的鞍钢宪法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马宾初创的鞍钢宪法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张宏良 新中国对人类社会有两大贡献:一是在宏观社会管理方面的七五宪法,...
马宾和《鞍钢宪法》 长图 û收藏 2 1 ñ1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Ü 简介: 网络平台就是公园,就是广场,就是大街小巷,有文化的说有文化的话,没文化的就说没文化的话 更多a 微关系 他的关注(162) 小沐投资笔记 思哲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