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马家峪村委会成员马广禹介绍,马家峪村北靠胡山,村南村东也有山,处在一个山峪之中,古时在村外建有一周寨墙,只留有文昌阁这一处可以进出村子的寨门。当年一旦遇到匪徒侵扰,村民把寨门一关,就可以拒敌于寨门之外,凭着地理优势,保村民无忧。从文昌阁沿着村子的中心街道路步行往东走,可见村子处在山坡...
等到唐王东征归来,再次来到马家峪山谷寻找宝锅时,却发现山上已是漫山遍野的柏树,那棵曾经的标志柏树再也无法辨认,宝锅也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6、后续 后来,马、常二氏在此地各自繁衍,逐渐形成了一个村庄。马氏人口繁衍众多,最终形成了如今的马家峪村。马家宝锅的传说,如同璀璨星辰,在岁月的苍穹中熠熠...
马家峪,是个常见的地名,华北地区至少有三个马家峪,而且非常巧,个个都和八路有些关系。第一个马家峪在今山西黎阳境内,1938年八路军129师徐向前部为配合徐州会战从这里出击,发动响堂铺之战,歼灭日军辎重部队四百余人;第二个马家峪在山东费县,一度是115师聂荣臻司令部驻地;关东军遭遇八路伏击的这第三个...
地点:山东省平邑县马家峪村 交战双方:八路军115师第7团+费县抗日游击第4大队、第6大队VS日军114师团山本讨伐队 中方资料一: 6日,平邑、泗水据点的敌伪军共500余人进犯费县西北部马家峪村,袭击我师部驻地,被七团一举击渍并一直追至平邑镇附近。第二天该敌又纠集费县城、兖州等地之敌约千余人再次来犯,我主力...
血战马家峪:一场被遗忘的抗日大捷如何改写鲁南战局 夏日的鲁南山区,热浪裹挟着硝烟。在平邑县马家峪村附近的云头山一带,八路军与日伪军展开了一场生死较量。这场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的关键战斗,不仅粉碎了日军扫荡计划,更成为鲁南抗日根据地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那年六月,日军114师团山本讨伐队纠集五百余兵力,从...
一泉八碑:位于马家峪十字路口一侧的井棚墙壁上,镶嵌着八块石碑。立碑时间从雍正五年到民国三十一年。石碑皆是记载着掘井寻水的事迹,对每次掘井的发起人、捐款人都有着详细的记载。八碑中以“德泉碑”“福泉碑”所载事迹较为突出。先人马朝宦为了解决村内人畜吃水难的问题,捐出自家田地,掘井修路。并立碑...
秋天的马家峪古村,山川、河流和村舍在这个季节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四周的山岭被秋天的色彩装点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层层叠叠的红叶、黄叶和橙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成了绚烂的自然景观。站在山顶俯瞰,整片山谷如同被秋风涂抹过的调色板,色彩斑斓,令人流连忘返。2. 村落中的秋意 马家峪古村的秋天特别迷人,村庄中的...
遵化城南60华里的马家峪,是鲁家峪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村西山沟里有炸弹厂,村东山洞里贮藏着冀东军分区供给部的军用物资,并住有八路军的伤病员。八路军和民兵还经常从马家峪出发,去遵唐公路打埋伏,日伪军在马家峪一带不断受到袭击。1942年秋季,日伪发动的五次“强化治安”,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梳...
🏡章丘文祖马家峪村有一口历史悠久的古井,被誉为福泉、德泉、官井。📜古井的由来: 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文昌阁,始建于清同治四年。阁匾上刻有“永清”和“文昌阁”字样。文昌阁与南北山坡的石围墙相连,阁内设有门框门栓,是古时马家峪村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文昌阁一侧设有“更屋”,是打更人居住的...
如在日本出版的《兵队陆军史》一书中记录的日军“春兵团”在冀东马家峪被八路军伏击,就是一场少见的八路军对抗关东军的战斗,这是因为由于当时日本的关东军主要侵占中国东北,而八路军则活跃于华北,两者碰面的机会不多。在这场马家峪伏击战中,日军这支2000余人的联队在八路军面前吃足了苦头,连战死者的尸体都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