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李时珍称其“犹冬月之麻黄”,为君药;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燥湿行滞,为臣药;更用甘平之扁豆以消暑和中,兼能化湿,为佐使药。三药合用,既能解表寒、祛暑邪,又能化内湿、和脾胃,实为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良方。 功能编辑编辑源代码 治脏腑泠热不...
香薷散主治夏月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阴暑证,常见于夏季贪凉饮冷后出现的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等症状。其核心功效为解表散寒、化湿和中,适用于暑季外寒内湿的证候。 证候特点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类似风寒表证,但发于夏季。 1. 内伤湿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腹泻,伴舌苔白腻、脉浮紧...
此方以香薷之辛温香散,能人脾肺气分,发越阳气,以解外感之邪;厚朴苦温,宽中散满,以祛脾胃之湿;扁豆和脾利水,寓匡正御邪之意耳。”
君药:香薷,辛温芳香,解表除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药。 臣药: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湿,内化湿滞。 佐药:白扁豆,健脾和中,渗湿消暑。 入酒少许同煎,增强散寒通经之力。三药合用,共成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之剂。 本方方精药简,功能解表除寒,祛暑化湿,是夏月解表之要方。原方入酒少许同煎,意在增强散寒...
香薷散 治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或食腥 、生冷过度;或起居不节;或露卧湿地;或当风取凉,而风冷之气归于三焦,传于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水谷,致令真邪相干,肠胃虚弱。因饮食变乱于肠胃之间,便至吐利,心腹疼痛,霍乱气逆。有先心痛而吐者;或先腹痛而利者;或吐利俱发者;有发热头痛体疼而复吐利虚烦者;...
【名称】香薷散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 香薷一斤(9g) 白扁豆微炒 厚朴姜制,各半斤(各6g) 【用法】上为粗末,每三饯(9g),水一盏,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连吃二服,随病不拘时。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方解】 ...
香薷散(祛暑解表)的组成、方歌、功用及主治: 1、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2、方歌: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3、功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4、主治:阴暑: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舌苔白腻,脉浮。
香薷散 【方剂名】香薷散,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又名“香薷饮”“三物香薷饮”。 【组成】香薷一斤(12克),白扁豆、厚朴各半斤(各6克)。 【用法】原方作散剂,现代多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 【功效】祛暑解表,化湿和中。 【主治】阴暑,症见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腹痛吐泻,胸脘痞闷,...
香薷散的配方组成为香薷、厚朴、白扁豆三味药物。此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治疗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经典方剂,具有解表散寒、化湿和中的功效。 君药香薷:用量为12-15克,辛温发散,既能祛暑解表,又可芳香化湿,尤善治疗暑季外感风寒、发热恶寒等症状。其发汗力强,故有“夏月麻黄”之称。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口渴心煩加黃連;或加芩草與木瓜,參芪橘術脾能健。 【組成】 香薷(ru)500克(一斤)白扁豆(微炒)厚朴(姜制) 各250克(各半斤) 【用法】 水煎服,或加酒少量同煎(上為粗末,每三錢,水一盞,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渣,水中沉冷。連吃兩服,隨病不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