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化学防治花叶心腐病,应本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既要控制虫源,又要调节香蕉生长、钝化病毒蛋白。针对香蕉交脉蚜,丁硫克百威、水胺硫磷、氧乐果、氟啶虫胺腈、螺螨乙酯、阿维菌素均可防治。而防治时期较晚的蕉园,可在杀虫剂中添加含锌铁元素或含抗逆促长成分的叶面肥,或配合使用盐酸吗啉胍、乙...
发病较重时,心叶和假茎内部分组织出现水渍状病斑,随后坏死,变褐腐烂。纵切假茎可见病区呈长条状坏死病斑,横切呈块状病斑。 病原与发生规律:该病病原为黄瓜花叶病毒香蕉株系。蕉园内病害近距离传播主要靠玉米蚜和棉蚜等蚜虫传毒虫媒,也可以通过汁液摩擦或机械接触方式传播;远距离传播则借带病芽的调运。幼嫩的组培...
在香蕉新种植区域,病毒病的初次侵染来源于用已经感病植株作为繁殖材料,或昆虫带毒侵染;在老植区,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病株病芽。无论是在新植区还是老植区,只要有感病带毒的寄主植物存在,可借助棉蚜、桃蚜、玉米蚜时、香蕉交脉蚜等媒介昆虫传播蔓延。 病毒病的发生条件 香蕉病毒病的发生及程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
BatesonandDale(1995)首次从菲律宾的大蕉Musasapientum病株上分离到病原病毒,称香蕉苞片花叶病毒(BBrMV),并应用RT-PCR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证明应属Potyvirus属的一个新成员。传播方法:蚜虫传、无性繁殖材料传、汁液不传。传毒介体:棉蚜Aphisgossypii和玉米缢管蚜Rhopalosiphummaidis,非持久传播。种苗...
成龄树染病后生长衰弱,多数不能抽蕾。1987年,此病在广东梅县大流行,发病率高达60%~92.5%。传播方法:蚜虫非持久性传毒,但实验条件下难以通过蚜虫将病毒从香蕉传播到香蕉。可通过汁液摩擦传染,但传毒效率不高,尤其从香蕉传到香蕉则更是困难。传毒介体:莴苣指管蚜Uroleuconformosanum,传毒率30%...
病毒名称:香蕉苞片花叶病毒Bananabractmosaicvirus(BBrMV)。分类地位: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57.0.71.001。病毒异名:bananapotyvirus。病毒提纯:改进Retuerma(1981)的提纯步骤。病叶与0.05mol/L,pH7.0柠檬酸缓冲液(含...
香蕉花叶病毒病:又称香蕉花叶心腐病,病原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病叶出现断断续续长短不一的褪绿、黄色条纹或梭形环斑。环斑条纹由叶缘向中脉方向扩展。严重时整张叶片呈现黄色条纹与绿色部分相间的花叶或斑驳。嫩叶的条纹为白色、浅黄或黄绿色,老化叶上条纹变为黄锈色至紫黑色,最后可变成坏死...
由Bananabractmosaicvirus(BBrMV)引起香蕉苞片花叶病。大蕉任何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发病初期沿叶柄出现不规则、散生的淡绿至淡褐色的短梭条或长条纹,条纹连续或不连续,叶片可不显症或显症。重病叶从中脉向叶缘散生不连续的条点,淡白到淡黄色,主脉不规则变粗,或与条点一同隆起。剥去叶鞘,在...
99.1%。从症状上看,通常亚组Ⅰ引起较严重的坏死、失绿、矮化或蕨叶的症状,而亚组Ⅱ仅引起较温和的斑驳和花叶症状,并在接种叶上产生蚀纹斑。通过核酸序列分析,证实侵染香蕉的CMV多属于亚组Ⅰ。而近年来在澳大利亚和我国都报道了CMV亚组Ⅱ的分离物侵染香蕉的情况,其中我国的为CMV-Xb分离物。
香蕉花叶病传播途径有()A.蚜虫在香蕉病株上取食后将病毒直接传给香蕉。B.蚜虫在香蕉病株上取食后先将病毒传给葫芦科蔬菜,再从葫芦科蔬菜上获毒后传给香蕉。C.随带病种苗调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