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龙(龙南县),中国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民俗,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简介 龙南香火龙最早起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其形象主要来源于当地寺庙中有关龙的壁画和雕塑。制作材料以当地所产的稻草、棕叶、楠竹、向日葵杆、特制的龙香为主,所用工艺也是当地传统的扎制工艺。舞香火龙的招龙仪式在每年正月...
龙腾非遗文化月,百米火龙蜿蜒前行,点点燃香流光溢彩。9月20日晚,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鹤山市雅瑶镇陈山香火龙在市民游客的翘首期盼中火热起舞、腾空而出,掀开了一连三晚火龙巡游活动的序幕。香火龙带着美好祝福点亮陈山古村落,生动展示鹤山城市文化魅力,展
2008年,汝城的香火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范家香火龙作为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它一直被人们热捧也不足为奇。我赶早来到范家,有一念头,跟范忠茂约一个时间,听一听他与范家香火龙前世今生的故事。他现在有一个身份可亮眼:香火龙传承人。这时候要找范忠茂,怕是不易于“大海捞针”。
每年过年,汝城各处都会舞香火龙。 所谓香火龙,是用稻草和楠竹制成框架,然后插上几万根香的龙。在夜晚点亮所有龙香,舞动起来,环绕村子,有一整套仪式。 香火龙白天看着不明显,但到了夜里,点燃所有香后,几十甚至上百人一起举着香火龙环绕村庄舞龙,热闹非凡。
龙舞(香火龙),广东省南雄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香火龙是南雄地区一套独特的民间舞龙艺术,约有3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南雄市百顺镇一带。舞香火龙是当地每年的元宵佳节或其它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的重要节目,以白术片村为代表。2011年5月23日,龙舞(香火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
香火龙 香火龙,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客家人的风俗民情以及对自然的崇拜,更体现了当地客家人宗族血缘关系和文化习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村民齐点香火龙。舞动的香火龙。村民们跟随香火龙游村,以祈求新年风调雨顺。村民们点燃烟花爆竹,迎接香火龙。密密麻麻的香火可能高达四万支,长度最高可达80-100米,最短也有二三十米,既追求神似,又追求形似。汝城县暖水镇文明瑶族乡司背湾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汝城每年新春佳节之际,各村都会在不同的时间举行各...
舞香火龙的招龙仪式 在每年正月的元宵节前后夜间进行 有圆龙、扁龙还有特制的磺龙 长度分为7、9、11拱等 其制作材料虽然简单 但制作工艺精巧、工艺流程复杂 舞龙活动群众参与性强 具有典型的地域标志性文化 是一张地道的“湘南风景名片” 其最大的特点是群众性...
一条红光闪闪的巨龙划破漆黑的夜空,肆意飞舞,点点燃香流光溢彩,场面令人惊叹……这就是粤北民间流传的舞龙艺术——香火龙。2011年,龙舞(香火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香火龙流传于南雄市百顺镇白竹片村,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相传,康熙年间,某一年百顺一带大旱,蝗虫肆虐,瘟疫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