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江苏省苏州市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汉晋,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香山帮古典建筑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迅猛发展。 2006年5月20日,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叠山、理水、砌砖、木雕、石雕、砖雕、彩绘、泥塑……每一个领域,香山帮都有专门的匠人,甚至有匠人只负责精雕窗花。 在如此精细化的分类之下,每一位匠人都能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并以师徒、父子的方式代代传承,香山帮技艺也由此冠绝全国。 2006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山帮”发源于太湖之滨的苏州香山,自古多出建筑工匠,擅长复杂精细的传统手艺,被称为“香山帮匠人”。 “香山帮”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以水作(瓦工)、木作为中心,同时包含石作、油漆、掇山、彩画作、搭材作、裱糊作等古建...
为了进一步强化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人才梯队建设,促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进步,2024年12月18日,由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导,邀请国家级和省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相关专家,共同举办了第六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评审会议。此次评审不仅是对申报者技艺水平的深入评估,也是对协会人才培...
建国前香山帮已在常州府营建不少传统建筑,且香山帮营造技艺在江南地区日趋受到广泛认可。且常州府具有地理、文化、交通等多方优势,均为香山帮匠人在常州府的建筑营造形成主导化、规模化、体系化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常州府不少重要传统建筑营建和修缮项目都是由香山帮匠人负责。如常州双庙营建、文笔塔的复建、江阴徐霞...
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项|目|简|介 香山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 吴文化的熏陶,丰富的木材、石材和独特的烧制砖瓦的泥土,为当地的木匠、石匠和砖瓦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香山帮是一个历史悠久、技艺全面、水平精湛、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古建筑流派。香山帮在世界各地留下大量的宫殿、园林、寺庙...
为了进一步强化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人才梯队建设,促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进步,2024年12月18日,由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导,邀请国家级和省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相关专家,共同举办了第六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评审会议。此次评审不仅是对申报者技艺水平的深入评估,也是对协会人才培...
今年,恰逢香山帮传统技艺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保护名录》十五周年,这一历史时刻更显得意义非凡。在太湖之滨,香山文脉绵延千年,为了深入挖掘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内涵与魅力,吴文化博物馆联合香山工坊与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于2024年10月至11月间精心策划了“寻访非遗工作室——...
这是继今年6月发布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规范》《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评价规范》之后的第三部团体标准。此次发布的标准将香山技艺认证分为三种建筑类型和五个星级认证,认证的评分指标体系由规划设计、施工人员资格、建筑材料、建造工艺、质量标准五类指标组成。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会长、香山工坊建设投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