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写水光、晴日,次句写山色、雨天,显示出一种对称美。句中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描其态,“晴方好”、“雨亦奇”抒其情;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诗人苏轼跨越人与物的界线,把西施不同打扮与西湖的不同风光...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及注释】 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
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西湖的美景,不仅描绘了西湖的湖光山色,还展现了其晴雨变幻的魅力。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从早到晚欣赏着湖光山色,一边饮酒一边构思,最终写下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0 0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近动态 追风少年Hello威廉 2024-12-13 法考客观题哪个批次更难?真相在...
【诗词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赏析: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首句写晴日照射下荡漾的湖波,次句写雨幕笼罩下缥缈的山影。诗的后两句,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描写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分享到上一篇 相关上 相关下 下一篇 译文及注释 创作背景 解析 诗句赏析 朝代:宋代辽朝金朝 宋辽金作家 作者:苏轼 诗文目录 类型:古诗三百首 小学古诗 写景 写雨 山水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空蒙 一作: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诗友陈襄的邀请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赏析 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杭州任通判。六年(公元1073)正月二十一,苏轼病后初愈,应杭州知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1]晴方好[2],山色空蒙[3]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4],淡妆浓抹总相宜[5]。 【注释】 [1]潋滟: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西施,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赏析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经典之作。诗中写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晴朗的日子里,西湖的水面波光粼粼,显得格外美丽;而在雨天,西湖周围的群山则显得迷迷茫茫,若隐若现,同样令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