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毛腿”地地导弹,苏联第1设计局和第385设计局研制的单级液体地对地近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本国代号为P–11地地导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称SS–1B地地导弹。沿革 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研制,1955年装备部队。除装备苏联陆军外,还出口原华沙条约组织诸国及伊拉克、叙利亚、朝鲜、越南等国。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
飞毛腿是苏联研制的一款地对地弹道导弹的绰号,其正式名称为R11型弹道导弹,最初于1957年进入苏联军队服役,其核心技术可追溯到德国二战末期生产的V2导弹,但它采用了固体燃料的新发动机和惯性导航系统,整体比起V2要简单可靠得多。这款近程地对地导弹以高速、灵活、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闻名于世,它的全长为11...
具体指的是苏联在冷战初期直至冷战结束后,制造出口的一系列战术导弹(飞弹),而其它国家根据苏联出口的战术导弹,仿制而来的一些复制品,也被称为“飞毛腿”导弹。甚至在后来发展成了,只要是有战斗部、能制导的“火箭弹”,也被西方媒体称为“飞毛腿”导弹,“飞毛腿”导弹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范畴很大的代词,代指一切不...
飞毛腿导弹 Scud missile 苏联研制的地地战术弹道导弹。有A 型和B型2种,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机场、导弹发射场、指挥中心、城镇居民地等地面固定目标。导弹长11.16米,弹径 0.88 米,射程300~350千米,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300米。导弹采用头体分离、车载越野机动发射方式,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的武器...
飞毛腿(Scnd)是前苏联于1957年研制成功的可机动发射的地对地战术弹道导弹,它的设计初衷主要是为了是迎接世界核大战的需要。飞毛腿的设计理念,主要来自于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德国V2。二战苏联攻陷柏林以后,获得大量V2的技术资料和相关的技术专家。苏联很快在V2的基础上,仿制出R1型导弹。R1基本就是V2的翻版,技术上...
“飞毛腿D”型弹道导弹是朝鲜在俄罗斯生产的“飞毛腿C”型基础上改进的短程、具备公路机动能力、液体动力导弹。利用“飞毛腿D”型弹道导弹,朝鲜可以将韩国全国纳入射程范围。“飞毛腿D”的圆概率误差为3公里,设计初衷是攻击韩国城市中心。外界一直怀疑朝鲜有无在“飞毛腿”导弹上安装核弹头的能力,但是“飞毛腿D”的设计...
“飞毛腿”导弹是苏联50年代研制的一种近程地地战术弹道导弹,是德国V—2导弹的仿制品,有A、B两种类型,可装配常规弹头和核弹头,采用车载机动发射。A型于1957年服役,B型是A型的改进型,1965年服役。苏联从1980年起用新一代固体机动中程导弹SS—23替换“飞毛腿B导弹 ...
“飞毛腿”有ABC三种 后两者在世界上较多。“ 飞毛 腿” B型导弹主要用于打击敌方机场、指挥中心、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