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相搏为病机。风邪与湿邪侵犯人体后,互相结合为患。风为阳邪而善走窜,湿为阴邪,易于滞着而阻碍气血运行,故两邪相合可致周身关节肌肉疼痛。风、湿,阴、阳都是中医的说法,简单理解的话(可能不是特别准确):风,想象一下刚洗澡出来,会感受到冷,就是风。不过这个风现在在你体内。可能是外...
风湿痹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僵硬。在中医理论中,风湿痹证与“风湿相搏”有关,表现为身体疼痛、烦闷、脉虚浮和手足冷等症状。 桂枝加附子汤是治疗风湿痹证的常用方剂之一。它由桂枝、附子、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桂枝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附子则能温阳散寒,两者配合使用,可以有效...
风水相搏证:眼睑颜面先肿,迅速蔓延全身,按之凹陷易复,伴发热恶风。 1. **心肾阳虚证**:心阳虚则血行无力,肾阳虚则气化失职,水液下聚,故以下肢水肿为主;按压凹陷难起因阳气虚衰,水湿停滞;兼见心悸(心阳不振)、腰酸肢冷(肾阳不足)。 2. **脾肾阳虚证**:脾虚运化无能,肾虚水失蒸化,水湿泛滥于阴位...
不仅是下焦要有气,如果中焦气虚,上焦肺气也就不足,也不能通调水道,水也不能归于正化。 现在这样的情况还比较多,我总是把防已黄芪加上茯苓治疗虚性水肿,这种情况在老年人和妇科病多见,心脏不好,肾气不好,化验尿里可以见到蛋...
中风NO2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中风厉节) *黄疸NO1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黄疸) 寸口脉 四肢苦烦 (NO278手足自温 黄疸NO7皮...
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隐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眉少发稀,身有干疮而腥臭也)#伤寒论# http://t.cn/R2WxuoH
1. **阴虚风动(B)**:因阴液亏虚,筋脉失养而虚风内动。 2. **肝阳化风(D)**:肝阳亢逆无制,导致肝风内动,常见眩晕、肢体震颤等。 3. **热极生风(E)**:高热耗伤津液,燔灼肝经,引发筋脉挛急生风。 **其余选项分析**: - **A. 风湿相搏**:属外风,由外感风邪与湿邪结合,痹阻经络,与外...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精气。风虚头重,目眩,不知食味,风湿相搏,骨节疼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身体微肿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切,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为三服,一日三次。初服得微汗即解。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生葱、桃,李、雀肉等。
02平脉法第二 2013-11-16 00:26:1719:175.9万 所属专辑: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 声音简介 《伤寒论》全文朗读 由白云出岫录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下载手机APP 7天免费畅听10万本会员专辑 000
1. **A. 防己黄芪汤**:适用于表虚风水证,症见汗出恶风、脉浮而身重,与题干不呕不渴、脉浮虚涩不符,排除。 2. **B.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174条明确针对“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脉浮虚而涩,不呕不渴”之证,为阳虚风湿在表,符合题目所有条件,可能为答案。 3. **C. 白术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