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出自《晋书·谢玄传》,故事为前秦军队在逃跑过程中听到风声和鹤叫声,疑为东晋追兵。“草木皆兵”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故事为苻坚与苻融登城远望,见山上草木都像人形,误以为是敌军。整体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反义词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英文翻译 Fear hath a quick ear.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资料 成语解释: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成语举例: 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1.草木皆兵2.兵临城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草木皆兵:把草和树木都当做了敌人的兵将。形容人在极度惊慌时疑神疑鬼。《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
苻坚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晋兵了,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有关,故C符合题意;200年官渡之战,故A不合题意;208年赤壁之战,故B不合题意;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反馈 收藏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出自《晋书》,故事发生在淝水之战。朕在统一北方之后,急于实现“混六合为一家”和一统天下的理想,于是大举出兵东晋。朕与苻融登城远望,见晋军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以为是敌军,内心惶恐。后我大军败退,在逃跑过程中,士兵们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
鹤 lì 唳 , , cǎo 草 mù 木 jiē 皆 bīng 兵 解译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例句 狼狈逃窜的匪徒~,吓得魂不附体。 成语接龙 兵不厌权: 见“兵不厌诈”。
隔着淝水,苻坚远望对岸八公山上的草木,误以为都是晋兵,开始有所畏惧。这一情景被后人描述为“草木皆兵”。淝水阵前溃退后,败逃的前秦士兵,一路上听见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因此昼夜不敢停歇。因此,成语“草木皆兵”和“风声鹤唳”出自于淝水之战。故C选项正确,ABD错误。 【答案】C...
它描绘了一个人在酒后看到酒杯中的弓影,误以为是蛇,从而产生的恐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因恐惧而产生的过度反应。总结: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和杯弓蛇影这三个成语,虽然描述的情境和对象不同,但它们都揭示了人在极度恐慌时,会产生各种虚假的警觉,这种心理现象是相似的。
嘟~, 视频播放量 15825、弹幕量 19、点赞数 444、投硬币枚数 90、收藏人数 245、转发人数 18, 视频作者 行测佬麦克斯, 作者简介 行测课程都在【课堂】里,一个先上岸后下海正在讲行测的老师,国省考实战行测均80↑,学习交流讨论群or商务合作+:Work666L,相关视频:每天一
风声鹤唳 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唳:叫声。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疑惧。典故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