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首联交代了时令已到了霜降,将深秋的景致写得十分传神。秋高气爽,风清云尽,长空万里,清冷含霜。范仲淹词中写“碧云天,黄叶地”写了碧空浮云,而此处写风吹云尽,不仅写了秋色,更是为突出“霜降”之“霜冷”。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颔联写了霜降三候中的第一候。我国古代将霜...
诗曰:“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雁南飞、蝉鸣消失都是秋末的典型物候变化,开篇点明时节。这首诗后两句更妙,“青女”是主霜雪的女神,“素娥”即月宫中的嫦娥,二者在寒冷月夜“斗婵娟”的绰约仙姿,象征着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强的人,展现了对高洁人格的...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我们今日说霜降三候,也是根据元稹这首诗词来的。他的诗词很好地描述了这个节气的特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首联,“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是说,清风卷起清云而去,空天万里披上了早霜。风卷清云,...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节...
咏廿四气诗·霜降九月中唐·元稹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新平楼唐·李白去国登兹楼,怀归伤暮秋。天长...
小提示:"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万里 全诗 原文拼音版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在唐朝的诗人官员当中,我是相当佩服元稹的。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元稹被定位为一个为攀附富贵而没有节操的读书人,但实际元稹比这个标签性概念化的影视人物立体得...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此诗是元稹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所作。诗中以“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开篇,勾勒出一幅霜降时节的清冷画面。随后通过动物与植物的活动,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节日的氛围。颈联则触景生情,抒发了诗人对...
诗句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如下:原文: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作者简介如下: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省洛阳人。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中国唐朝大臣、诗人、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