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四年(1726年),清准议和,清廷采取收缩政策,大军撤出吐鲁番,驻扎巴里坤。准噶尔对吐鲁番地区采取频频袭扰之策,额敏和卓一部之力无以守御,清军往来驰援疲惫不堪。雍正十年(1732年),额敏和卓为避袭扰和报复,率部一万余人东迁,次年到达瓜州,被分散安置在瓜州五堡。清政府为其分配土地、拨给房屋,无偿...
远征准噶尔: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帝命额敏和卓统带瓜州等地的维吾尔人远征伊犁,加入讨伐达瓦齐的行动,因其突出表现,被加封为镇国公。 平定叛乱: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底,因为额敏和卓在平定莽葛里克发动的叛乱中表现突出,被清廷册封为贝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军出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额敏和卓被命为参赞...
《史话新疆》 第五十二集 额敏和卓 《史话新疆》 第五十三集 哈密回王 《史话新疆》 第五十四集 东归英雄 《史话新疆》 第五十五集 纪晓岚在新疆 《史话新疆》 第五十六集 林则徐在新疆 《史话新疆》 第五十七集 左宗棠收复新疆 《史话新疆》 第五十八集 革命火种 《史话新疆》 第五十九集 和平解放 《史话新疆》...
《史话新疆》 是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一部关于新疆的微视频. 本集主要内容: 额敏和卓是清初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首领,当准噶尔部叛乱未息,与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时,额敏和卓在清军征伐准噶尔部时,为清军支援粮草.公元...
和卓是一种伊斯兰教区域性宗教领袖称呼,是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的产物之一,额敏算是名字。额敏和卓出身于伊斯兰教宗教世家,有史料记载的的祖辈都是和卓。额敏和卓的的宗教辖区,主要在在今天的吐鲁番一带。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为平定西域的前一百位功臣,在中南海紫光阁画像记功,前五十人由他亲自提词。额敏和卓因...
本集主要内容:额敏和卓是清初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首领,当准噶尔部叛乱未息,与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时,额敏和卓在清军征伐准噶尔部时,为清军支援粮草。公元1720年,额敏和卓率众归附清朝,他一面协助清军在吐鲁番屯田,一面率众与准噶尔叛军周旋。 编辑| 郭翊涵 校审...
因为刚从博物馆出来,大概了解吐鲁番的这段历史。和卓是伊斯兰文化中对有威望人物的尊称,额敏和卓因帮助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有功,而被封为郡王,门口的郡王府便由此而来。但为何称额敏和卓为苏公,刚才在博物馆中并没有找到答案。苏公塔建于后面的高台之上,旁边与之相连的还有一座宫殿,远看颜色完全一致,已经融...
额敏和卓,新疆吐鲁番维吾尔人,生于公元1694年,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因随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立功极多,被清政府封为吐鲁番郡王。去世于1771年(乾隆42年),享年83岁。额敏和卓是吐鲁番历史上著明的世俗领袖和精神领袖,是一位永远值得我们吐鲁番各族人民群众骄傲和纪念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额敏和卓是维吾尔族的民族英雄,他是清朝乾隆时期新疆吐鲁番的维吾尔贵族,跟随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被乾隆封为了郡王。 额敏和卓是新疆吐鲁番人,阿訇尼雅斯和卓之子,世世代代居住在鲁克沁,归准噶尔部管理,之后清朝军队西征准噶尔部,进军至吐鲁番,于是额敏和卓就脱离了准噶尔部,归顺...
【摘要】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宫苑文物遭到劫掠,包括额敏和卓画像在内的大量紫光阁功臣画像被劫掠带往西方,其中以流往德国的数量为最多。通过对德国官方档案等同时代材料的调查,可以确信,额敏和卓画像由瓦德西的随军医生从北京带回德国,寄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