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庐山双剑峰》是唐代诗人来鹄所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翻译: 两把宝剑(这里比喻为双剑峰)如同倚天而立,自古以来便显得超凡脱俗,它们的高度超过了四周的山峦。如果炽热的火焰能够将其熔化,那么世间才可能会有足够的金...
《题庐山双剑峰》虽为山水名篇,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要求阻止战争、发展农业生产的强烈愿望。 这首诗巧借庐山双剑峰名字中的“剑”字进行形象生发、虚拟和演绎,从而创造了别具新意的艺术境界。诗的开头两句主要状摹双剑峰的奇姿异态。双剑峰“倚天”“高”耸,势凌“四面山”,可谓“英雄盖世”。一个“闲”字...
题庐山双剑峰 题庐山双剑峰朗读 出自唐代:来鹄的诗词 拼原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来鹄的简介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
《题庐山双剑峰》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来鹄(ha胡)(生卒年不详):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人。唐懿宗成通中(860-874)举进士不第。一生游历两湖、江西、安徽一带。存诗二十九首,多写乱世感慨和自己的困苦生活。 古谚云:“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秀峰...
《题庐山双剑峰》原文及鉴赏 题庐山双剑峰 来鹄 倚天双剑古今闲, 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 始应农器满人间。 来鹄诗鉴赏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农业生产荒芜,广大人民深受刀兵之苦。《题庐山双剑峰》虽为山水名篇,但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要求阻止战争、发展农业生产的强烈愿望。
原文译文拼音版背诵 小提示:来鹄《题庐山双剑峰》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朗读 打赏 完善 四面三尺古今烧得四面山剑峰面山农器若使倚天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 ...
您在这里: 首页 › 题庐山双剑峰 tí lú shān shuāng jiàn fēng 题庐山双剑峰朝代:唐代作者:来鹄原文: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猜你喜欢: 来鹄 来鹄其他诗词更多 句 子规 卖花谣 闻蝉 梅花 古剑池 洞庭隐 惜花 偶题二首 鹦鹉...
题庐山双剑峰唐代:来鹄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 写人 来鹄 来鹄(?-883),即来鹏(《全唐诗》作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鹏家宅在南昌东湖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大中(847-860)咸通(860- 874》间...
题庐山双剑峰 倚天双剑古今闲,三尺高于四面山。 若使火云烧得动,始应农器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