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伟,男,1981年出生,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1999-2003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博士学位;2006-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硕士学位;2008-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后;2009-2013年,美国圣地亚哥Ludwig肿瘤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2013...
1999-2003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学士 2003-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分子生物学 博士 2006-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统计学 硕士 2008-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博士后 2009-2013年,美国圣地亚哥Ludwig肿瘤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博士后 2013年-,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助理教授、副...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教授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了题为“开启生命程序:合子基因组如何启动?”的评述文章。综述提及了ZGA在多维度的重编程景观及分子机制,包括不同物种ZGA相关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事件、RNA调控因子、核心ZGA转录因子,以及ZGA期间转录、蛋白质、代谢等。这些进展有助于大规模生化分析和遗传筛选,以...
2024年6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与南京医科大学李晶研究组通过紧密合作,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上报道了题为“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增强子鉴定揭示TCF3/12为卵泡发生的关键调控因子”(Mapping putative ...
北京时间2024年9月10日17时,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组、王海峰研究组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Sundeep Kalantry研究组合作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发表了题为“《早期胚胎发育中失活X染色高级结构的从头建立》(Stepwise de ...
“生命时钟”是颉伟为自己主持的研究所想到的形象表达。他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3年留学归国后加入清华并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其课题组主要研究的是精卵相遇之后如何重启一个新生命的过程,解答“受精卵从哪里来?”“一个30岁的卵子和一个30岁的精子结合,是如何形成0岁的受精卵的?”等问题。
2023年12月15日,清华大学颉伟团队(李丽佳、赖方秾、胡晓瑜及刘伯峰为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Multifaceted SOX2-chromatin interaction underpins pluripotency progression in early embryo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检测了SOX2在小鼠胚胎第3.5天(E3.5)至E7.5天的结合。
6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课题组与南京医科大学李晶课题组通过紧密合作,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小鼠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增强子鉴定揭示TCF3/12为卵泡发生的关键调控因子”(Mapping putative enhancers in mouse oocytes and early embryos reveals TCF3/12 as key folliculogenesis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实验室和合作者前期围绕染色体三维结构在哺乳动物生殖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包括精子发生、卵子发生、着床前胚胎、着床后胚胎和核移植过程等。然而,染色体三维结构在雌性胚胎发育早期X染色体失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机制和功能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