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颁行历法一览 北宋十部历法(宋史曰八改) 一《应天历》.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癸亥岁颁行。王处讷主修 二《乾元历》.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辛巳岁颁行。吴昭素主修 三《至道历》.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丙申岁颁行。王 睿主修 四《仪天历》.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辛丑岁颁行。 史 序主修 五《崇...
“积年”就是从制历或颁历时的冬至夜半上推到所选上元的年数。历法家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上元,往往牵强凑合。《授时历》不采用这种方法,而以至元十七年(1280年)作为推算各项天文数据的起点,即近世截元法,这是历法史上的一项重要贡献。《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先进的历法,代表了元代天文学的高度发展。自颁行后,沿...
中国传统历法,年按阳历,月按阴历。现在称中国历法为阴历,是按月来讲的。又称中国历法为农历,是从二十四节气来讲的,二十四节气是阳历的内容。因此,中国传统历法为阴历、农历都是有根据的,但都不全面,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可以称为华历。而在西方历法中,每个月与月球的运行无关。十五看不到月圆,日子...
姚舜辅主修 南宋十部历法(宋史曰八改) 一《统元历》.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乙卯岁颁行。 陈得一主修 二《乾道历》.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己丑岁颁行。 刘孝荣主修 三《淳熙历》.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丁酉岁颁行。 刘孝荣主修 四《会元历》.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辛亥岁颁行。 刘孝荣主修 五《统天历》.宋...
续表南北朝祖冲之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历法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他在元初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元朝这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这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 总结前人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通过天文观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推算,他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B项正确;《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排除A项;《夏历》出现的时间是夏朝,而不是祖冲之所生活的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春秋》相传是孔子所编,其作者并不是祖冲之,排除D项。故选B...
1280年12月19日,元朝颁行《授时历》。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公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这部历法反映了当时我国天文历法的新水平,它有不少革新创造,和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完全相同。在编制过程中,他们所创立的“三差内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是具有世界意义...
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拟定的《农历的编算和颁行》阴阳不分,荒谬绝伦。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合历,阳历是”干支历“,用干支来标记阳历年和阳历月,阳历年长古代记为365.25日,分为十二个阳历干支月,每个月的起始是交节,每个月的月中是中气。十二个阳历干支月,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轮完就是一个阳历年。每...
太初历 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汉历》,后人以此颁布年号称呼此历为《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祖冲之还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故填大明历。大明历 反馈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