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白话文 第八 顿渐品 导读:那个时候,六祖大师居住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当时两宗的弘化都很兴盛,人人都称“南能北秀”,... 那个时候,六祖大师居住在曹溪的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当时两宗的弘化都很兴盛,人人都称“南能北秀”,所以就有了“南顿北渐”二宗的...
但仅仅几十年之间,六祖的法——南宗顿教遍行于天下,而神秀的法——北宗渐教却湮没无闻。这里原因何在呢?道理很简单,六祖的法就是比神秀高,高得多,而且干净彻底,简便易行,所以人们乐于奉行。在‘顿渐品’中,我们也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神秀本人对...
因为他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他是时时刻刻在那里做,所以他是渐。为什么把六祖说成是顿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他是顿。就是从这两首偈语来判断分别南顿北渐。六祖在这里不止一次地说,“法即一种,见有迟疾”,“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这里的师就是指的六祖,他跟大家说,法本来就是...
顿渐品·第八卷 (第二段) 僧志彻,江西人,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人,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 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
《六祖坛经》顿渐品 第八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 师谓众曰: 法本一宗,人有南北。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何名顿渐?法无顿渐, 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坛经.顿渐品第八》白话体散文(一)志诚听法、顿悟本性 本品讲述北宗门徒志诚潜来听法,为慧能察觉,针对北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长期打坐的禅法,慧能批评了北宗禅的弊病,认为常坐拘身,于理无益,后向志诚开示南宗禅法,使之当下契悟。神秀北宗之禅,就是如法修行,次第而进,所以称之为“渐门”;...
故名顿渐。 当时六祖大师在曹溪宝林山南华寺,弘扬顿教法门。神秀大师,即是五祖的徒弟,他曾很想作祖师。这个祖师欲真是害死人!这么聪明的人,都断不了这个祖师欲。此时神秀大师在湖北荆州玉泉寺。这时有南宗、北宗之分,南宗讲顿法,北宗就讲渐法,两宗教化盛行。六祖大师门下有几千人,神秀大师门下有几万人,因他...
作者:坛经 ◎顿渐品第八【原文】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①,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
顿渐品第八(5) 【经文】 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戲三昧。是名見性。 解: 六祖大师告诉我们什么是神通,你能教化众生观机逗教的时候,就得自在神通了。我们的自性通了,就没有障碍了,通天彻地了,世间法、出世间法统统都能看成佛法,就一切即一了,这就叫真正的大神通。游戏三昧是什么意思呢?三昧是正定...
《六祖坛经·顿渐品》原文如下: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