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与“内卷”:项飚提出了“悬浮”和“内卷”两个概念,以描绘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悬浮”描述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个人所体验到的无根感与迷失感;而“内卷”则刻画了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个人陷入无休止的自我压力与内耗的状态。 放弃“以中心为中心”的观念:项飚认为,在当今世界,应该...
他倡导社会学研究应当超越学术圈的局限,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公共知识。3. “悬浮”与“内卷”:项飚在书中提出了“悬浮”和“内卷”两个概念,以描绘当代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悬浮”描述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个人所体验到的无根感与迷失感;而“内卷”则刻画了在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个人陷入无休止的自...
在一次采访中,项飚用了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中国人就像蜂鸟一样,必须高频度地振荡翅膀,把自己悬浮在空中。”这个比喻引起了不少讨论,有人觉得贴切,有人则觉得冒犯。首先,项飚所说的“悬浮”状态,指的是一种高强度的奋斗和焦虑。这种状态让人不断追求未来的目标,而忽视了对当下生活的深刻思考。
【项飚|“悬浮”:现在的一切,都是为了未来,但未来在哪?现在呢?】“悬浮”的本质就是作为生产力的人和作为社会人的人之间的切割,或者说是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切割。人怎样再生产自己成了一个越来越边缘的问题,我们都是在追求物质财富的最大化,当然追求财富也是为了自己,为了下一代,但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这两种...
项飚:对,这个状况我觉得是中国比较典型的现象,包括很多地方政府的行为,都是悬浮的,他搞很多工程,你问他,这个工程究竟有什么意义,他说不清楚,但是就要搞,不搞捞不到钱,一系列工具性的考虑,事情本身的意义是不重要的。 界面:你觉得这种心态是我们高度变动又互相竞争的社会现实的结果吗?还是一样,是因为除了市场经济...
「学者项飚曾提出一种当代人的常见现象:“悬浮”——人人都忙着工作,忙着赚钱,忙着奔向一个未来。但未来具体是什么样子,好像没人能够说清。与此同时,人们的“当下”被悬空了,当下除了作为指向未来的工具,没有其他意义:努力工作是为了以后不再工作,努力赚钱是为了以后不再赚钱。」“当下”被悬空,“附近”在消失。
悬浮的人如何扎根?从牛津大学转到首屈一指的社会人类学研究所的项飚,一直致力于研究人类共同的焦虑,悬浮的状态:比如内卷,躺平,以及留学和移民等现象。今天的文章节选自他的微课《人生困惑40讲:项飙谈流动》。 音频选自博雅小学堂APP《人生困惑40讲》 01
悬浮有一个很重要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哲学意义上,不对当下做深刻的思考。一切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为了未来的某一个目标。你要努力去做,不做,未来的目标就达不到;但是未来是什么,能不能达到,完全不知道。一切现在做的都是为了超越现在。现在去做工,“工”是没有乐趣的,是为了明天更好;小孩被逼着学钢琴、...
它甚至具有安身立命的意义,会让你感觉生活本身更有趣,不会被外在的镜像所迷惑,也避免了一种悬浮的状态。用乡绅式的视角从自己的位置出发,去观察,去沉淀,才能把事情说清楚,久而久之,乡绅式的观察者和思考者会慢慢沉淀出一种底气,那就是用尽量温和甚至用淡淡的幽...
项飚:“1994年我去东莞,因为浙江村是个体商户形成社区,珠三角就是打工的,工厂里的年轻人为主。我观察到很多现象,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我所谓的悬浮群体。 什么意思呢? 两个层面,从体制上讲,他们基本上没有下过地,在经济生活上、人际关系上,都不可能回农村了,但是因为户口制度,在城里待不下来,所以来回迁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