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14日凌晨,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赤坛山上一个名叫蜜蜂洞的小山洞里,一个人枪击三个人,造成两死一重伤后,趁着夜色逃下了山。行凶者名叫刘厚总,被杀者为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项英、 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项英的死,是“皖南事变”最悲惨、最令人痛惜的事件之一。此时的项英才43岁,没有牺牲在战场上...
实际上,直到1980年才真正查清项英是怎么死的,杀死项英的是他的副官刘厚总,披露项英之死真相的是警卫员黄诚。激战了七昼夜之后,黄诚和周子昆两人突围出来,后来又遇到了项英等10来个人,大家一起在山里躲了一个多月,一直到3月初,大家才跟军部的参谋刘奎接上了头,还找到了当地的中共地下组织。3月12日一大...
连着多日的指挥作战,项英有些疲惫不堪了,再加上部队损失惨重,项英沮丧极了,他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周子昆 喜欢察言观色的刘厚总经常主动为项英出谋划策,进行劝解宽慰,项英甚是感动,更把刘厚总当成了最靠得住的贴心人,什么事情都不瞒着他。 一次,项英换衣服的时候,刘厚总看到项英腰间布袋子里有几根金灿灿...
凶手是刘厚总,受害者是新四军两位高级将领:副军长兼政委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项英在"皖南事变"中遇难,是最让人心痛的悲剧之一。这位年仅43岁的革命者,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落入敌手。他挺过了中央红军长征时最艰难的赣南三年游击战,熬过了"皖南事变"中最危险的潜伏时期,最终却不幸死于自己人的手中。刘厚...
项英,作为新四军的代表人物,其一生功过很长时间来,是一个争议不休的话题,连其死亡也是迷雾重重,今天我们就重点说说项英的生死功过,以及诡谲的项英之死。项英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县的一个职员家庭,小学毕业即进纺织厂学徒、当工人,五四运动后,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1年在武汉组织工人俱乐部,1922年4月加入中国...
项英的南下决策,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长期战略思想偏差的累积,以及对复杂局势判断失误的集中体现。皖南事变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各种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早在黄桥战役后,中央就多次指示新四军北移,然而项英却固执己见,坚持留在皖南,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战略分歧。项英坚持南下,并非单纯的个人意愿,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
1941年3月14日凌晨,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赤坛山上一个名叫蜜蜂洞的小山洞里,一个人枪击三个人,造成两死一重伤后,趁着夜色逃下了山。 行凶者名叫刘厚总,被杀者为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项英、 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 项英的死,是“皖南事变”最悲惨、最令人痛惜的事件之一。此时的项英才43岁,没有牺牲在战场上,没...
可是啊,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副军长项英不是死在敌人手里,却是在睡觉的时候被他最信得过的副官刘厚总给杀了。这到底咋回事呢?【项英的革命贡献】1898 年,项英在湖北武昌县的一个穷家里诞生了,他爹是个公司的一般职员,就靠那点儿少得可怜的工资养活着一家人,日子可太难了,饭都吃不饱。由于家里穷,...
项英之死 伯陵说: 现在很多人不熟悉项英, 但项英是个非常复杂的人, 皖南事变也和他有极大的关系。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项英, 封面图的前排左一就是他。 1 和大多数共产党员一样,1898年生于武昌的项英,也是个穷苦人。 他的父亲项文轩是武昌县钱粮柜的帐房先生,虽然管理全县的钱粮账务,薪水却没有多少。项英...
项英常不能及时跟上中央的指示,又难以妥善解决与叶挺的矛盾,这对新四军的进展造成了不利。中央察觉到这一状况,于是减少了对项英的单独电报联系。1940年,中央曾想调项英回延安,由叶挺掌管新四军。项英看穿了中央的打算,于是更不愿意北上了。1941年1月4日,新四军总部和直属部约9000人不得不北撤。他们当时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