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信者,故韩襄王孽孙也。(漂母说:吾哀王孙而进食。屠中少年说他好带刀剑。淮阴人说他虽穷但葬母规格与别家不同,要万家仰视。难不成淮阴信也是王孙?)韩王信身高:长八尺五寸。项羽身高八尺有余,而韩王信身高八尺五寸。秦朝时的一尺大约23.1cm,韩王信至少有1.96米,比项羽还高。(巧合的是屠中少年也说...
"是的,历史上确实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我们熟知的淮阴侯韩信,另一个是韩王信。他们的命运,都与汉高祖刘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发生在某个深夜的对话,一位年轻的史官正在向他的老师请教这段历史。"说说看,这两个韩信有什么不同?"老师放下手中的竹简,饶有兴致地问道。"让我从淮阴侯韩信说起吧。"...
韩信和韩王信是不是同一个人,这两个同名同姓的人,生活的时代基本相同,职业也相似,都是汉高祖刘邦的员工,都被封异姓诸侯王,在《史记》里,这二位也排在一起,一位记录在《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另一位记录在《史记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我们一般说的韩信,指的是淮阴侯韩信,...
韩王信为匈奴人带兵往来于边境一带骚扰汉军,汉高祖十年 (前197),韩王信又命王黄等人劝说陈,使其误信而反。十一年(前 196)春天,韩王信又和匈奴骑兵一起侵入参合城(今山西阳高县附近), 对抗汉朝。汉朝派遣柴武带兵前去迎击,两军交战,柴武屠平参合城,并 将韩王信斩杀。
那么,韩王信何以受封为王呢?在《韩王信列传》中,司马迁有如此记录:“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刘邦从汉中重返关中平定了三秦大地,于是许诺韩信将来封他为韩王。但是,起初先封韩王信为太尉,带兵攻占韩国地域。刘邦在汉元年(即前206年)八月“还定三秦”,许诺韩王...
历史上有两个韩信,且均辅佐刘邦建汉。一个是曾受“胯下之辱”的大将军,一个是韩国王室后裔,俩人最终都受封为诸侯王。司马迁为二人作了传记,《淮阴侯列传》、《韩王信卢绾列传》。韩王信在刘邦称帝之前功绩并不显著,反叛之后投降了匈奴,与燕王卢绾经历相似,所以司马迁将两人合并列传。张良“五世相韩”,有...
不是,韩王信是明确的韩国王室后人,刘邦许诺的韩王,后来打下韩国故地就封给他了,可以说关系比韩信亲密得多,而且韩王信的后人爵位到了新朝,不可能让史记乱写他祖宗无动于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6-19 09:26 回复 野生麦瓶草 长乐未央 12
秦国进攻韩国首都新郑,韩国最终灭亡。此后,韩王信流落民间,后来在司徒张良的帮助下加入了刘邦的阵营,成为其最坚实的追随者。公元前202年,刘邦封他为韩王,成为汉初七位异姓诸侯王之一。韩王信投降匈奴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1年的彭城之战后,此举导致汉朝在北方的势力受到削弱。刘邦亲自率军御驾亲征,最终在白...
2.韩王信 面对匈奴的进犯,刘邦自然不能不管,于是他下令将韩信的封地迁到太原以北的地方,目的就是让他防御匈奴的进犯。这个韩信可不是汉初三杰韩信,而是原来韩国王族的后裔,建立汉朝时被刘邦封为韩王,为了和韩信区分,称其为韩王信。韩王信肯定没有楚王韩信厉害,不然也轮不到楚王韩信出山了,韩王信早在...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使韩襄王孙信破郑昌于阳城,以信为韩王(称韩王信)。三年(公元前204年),汉王出荥阳,韩王信、周苛等守荥阳,被楚打败,孙信一度降楚,后得逃走复归汉,汉仍以他为韩王,从高祖定天下。汉王六年(公元前201年)十二月,徙韩王信于太原。此时,匈奴冒顿兵力强大,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