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诞笔:有心、三副、二毫 在汉末至魏晋时期,书法用笔以“有心三副二毫笔”著称,韦诞作为其代表人物,对笔墨工艺贡献巨大。韦诞,字仲将,京兆人,曹魏时期大书法家、文学家,被誉为制笔行业祖师爷,著有《笔方》,阐述了制笔工艺。韦诞认为,要写好字,关键在于掌握“有心”。这里的“心”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就是韦诞说的。 曹魏时造了很多宫观建筑,皇帝就命韦诞题署。就是把匾额写一下。给他的是皇帝用的笔墨,韦诞却说都不好。张怀瓘《书断》记载了韦诞的话:“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用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逞劲丈之势,方寸千言。”...
魏明帝即位后,决定在洛阳兴建凌云台。当这座壮丽的楼台建成后,却发现缺少一块重要的匾额。于是,魏明帝想到了当时著名的书法家韦诞。他命令人们用笼子将韦诞吊拉上二十五丈高的楼台,让他为匾额题字。韦诞站在那么高的地方,顿时感到胆颤心惊。他为了平复自己惊恐的心情,一气之下,竟将自己的毛笔扔了下去,并...
韦诞笔制作复杂,成本高,宋代以后,就开始流行一种简化后的毛笔,叫做散卓笔。散卓笔的特点是把中芯的硬毫、一副和二副合在一起,形成大笔芯,散卓笔的结构就是一芯一副,芯大被薄。 宋以后,制作毛笔所用之毫,也不止于兔毫和羊毫了,比如黄鼠狼尾之毫,其实黄鼠狼毫秦汉就有,但是它刚性不如兔毫。现在市场上所卖...
安安随即道:“‘韦诞笔’属于‘一心三副二毫’制,笔头共分四层。” “嗯嗯,”念儿点头,“什么是‘一心三副二毫’,又是哪‘四层’呢?” 安安拿出笔来示意道:“一心,指笔头中间有一撮独立捆扎的主毛,即笔心。”说着,安安顺势又翻开桌上的书,“看,韦诞《笔方》中‘笔柱’一词,就是这个‘笔心’的意思...
韦诞笔的“有心、三副、二毫”具体含义如下:有心:这里的“心”指的是笔头的中心部分,是书法用笔的核心。中心之外的笔毛称为“副毫”,其中一层被称为“护心”。笔心由中心和副毫组成,是笔头的关键部位,对于书法的表现力至关重要。三副:指的是笔头从内到外的三层结构。第一层为笔心,是...
韦诞笔与散卓笔是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中常用的两种毛笔类型,它们在制作工艺、使用特性以及适用场景上均有所不同。以下是对这两种笔的详细比较: ### 一、韦诞笔 1. **起源与历史**: - 韦诞是三国时期曹魏的书法家和大臣,以擅长隶书闻名于世。韦诞笔并非直接由韦诞所创制,但因其对书法的贡献和对毛笔使用的独到...
韦诞笔,也被称为“三副笔”或“有心三副二毫笔”,这个名字的由来可是大有讲究的。首先,这支笔是以发明者韦诞命名的,所以叫“韦诞笔”。而“三副笔”这个名字,则是根据它的主要特征来的。后来,人们又给它起了个更详细的名字——“有心三副二毫笔”。这里...
三国魏韦诞所书《笔方》,初见于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韦诞字仲将,魏京兆人,书法家,擅各种书体,亦善制笔墨,所制之笔,人称“韦诞笔”,所制之墨人称“仲将之墨”。《笔方》一卷详细介绍了韦诞的制笔方法: 先次以铁梳梳理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茹讫,各别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齐...
古代名笔,相传用韦诞法制笔,能达到四德齐备。三国时有魏国人韦诞并以制笔和墨闻名当时,他所制之笔,人称韦诞笔。熊全龙师傅按照韦诞的制笔方法依据王羲之笔法和线条结构的分析,制作的这款古法兼毫笔笔头选取顶级羊青毛,由熊全龙师傅操刀,独特的韦诞制笔法制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