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俗称“捏面人”,是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源于山西,初为食用,后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面塑艺术于清同治年间传入云浮郁南,郁南县千官镇双龙村村民蔡恒广从浙江学成归来,以制作和销售面塑为生,其后在依其家族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文化特征 面塑艺术具有颜色丰富、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材料便宜...
一把面粉,一双巧手,揉捏擀塑间,面团“变身”四大天王、贵妃醉酒、花木兰……传承“指尖上的非遗”,00后非遗面塑师如何将非遗做出新花样?监制
赵阔明,人称“面人赵”,是海派面塑的创始人,在吸取面塑前人技艺技术的基础上,赵阔明归纳、开创了面塑“手掐八法”和“工具八法”,使面塑有可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相貌形态以及各种质地,其作品有4大特点:1.人物表情细腻传神,2.服饰飘逸、质感丰富,3.人物众多、场面宏大,4....
面塑是一种指尖上的艺术。普通的面粉、糯米粉加水经过和面、发酵到一定程度,先用捏、搓、揉、掀、切、刻等手法对面团进行基础处理,再经过捏面艺人们的巧思巧手,进行塑形,这是一个让人惊艳的环节,醒好的面团在艺人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和灵魂,手指翻飞间,变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尤其是在染色之后,更为生动...
面塑(吕中国面塑),连云港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扩展项目传统美术类项目。历史渊源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田以糯来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四方”,槐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旧社会的面塑艺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不同色彩,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的传统艺术形式。它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等地,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面塑作品种...
面塑俗称“捏面人”,也叫“捏粉”“江米人”,面塑是在民间做面花食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等原料制作的各种人物或动植物形象,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面塑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程序:1、准备原材料:精面粉、糯米粉、双乙酸钠、聚丙烯酸钠、山梨醇、速效强筋剂、甘油、纸板、...
面塑(康氏)是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申报地区是大兴安岭地区。基本情况 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属于传统美术,级别是省级。传承保护 2024年1月1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黑政发〔2024〕1号)》,面塑(康氏)被...
面塑俗称面花、捏面人,是用面粉、糯米粉等为原料制作各种人物或动物形象的传统民俗艺术。2019年,面塑传承人戚依平通过17年的坚守与传承,成功将江湾面花(面塑)申请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面塑艺术始于宋朝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言 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 谓之果实花样 传统的面塑通过面粉发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