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起源于渔耕文化,是岭南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其独特的织造和晒莨染整技艺令世人惊叹。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香云纱不仅仅是传统服装面料,更是凝结着中华文明智慧、体现中华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的纺织珍品,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历史成就的展现。新华社记者探访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采访非遗传承人...
2020年7月27日,香云纱成功入选中欧第二批地理标志保护名单。香云纱的历史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最早记录了“薯莨染色”的技术,说明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从薯莨块茎中提取红褐色颜料的方法。清末民初女子身着香云纱明清时期,真丝丝绸面料在广东逐渐流行,而薯莨染色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运用...
香云纱又名“莨纱”,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被誉为“软黄金”。关于香云纱的历史起源,史料尚无确切时间记载,广义上理解,或可上溯至明朝甚至1000多年前。一些学者经严谨考究后认为,真正的香云纱起源于清朝时期,与织造技术革新息息相关。《佛山纺织史》中认为,香云纱从初创到成熟,经历过4次重大技术...
香云纱又名“响云纱”,本名“莨纱”,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染色的丝绸面料,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被纺织界誉为 “软黄金”。具有多种优点,它挺爽柔润,日晒和水洗牢度佳,防水性强,易洗易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
香云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特色丝绸面料,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哦!这种面料不仅美观,还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制作工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香云纱的神秘面纱吧! 历史渊源 📜香云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但具体的起源记载并不明确。不过,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明代李时珍的著作中都有提到薯莨的染色...
在遵循香云纱染整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德玺见萩不断尝试使用不同的坯底与纹理式样,最终研发出了带有标志性独特质感肌理和图案的“见萩香云纱”。除了面料方面的创新,团队还借鉴其他工艺,增加了香云纱的基础颜色,开发出了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的色彩,避免了视觉上的单调。供图德玺见萩 ...
记者从梁珠先生家属处获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梁珠先生于2024年10月27日18时与世长辞,享年89岁。梁珠 香云纱,被誉为世界纺织品中的“软黄金”。其工艺是将桑蚕丝绸缎用天然植物薯莨萃汁浸染,经过浸莨水、晒莨、封莨水等超过三十道工序,再用珠三角特有的河泥覆盖媒染而成的一种...
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非遗纺织精品:香云纱 香云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纺织类的一个重要项目。香云纱,又名“响云纱”,是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香云纱染整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传统手工艺因此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与保护,标志着对其历史价值...
非遗染整工艺 匠造文化瑰宝 香云纱以桑蚕丝为坯底 由中草药薯莨的汁液浸染 再以珠三角地区特有的河涌淤泥覆盖 之后经反复日晒加工 14种工艺,36道工序 1至3年的窖藏等待 整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们 纯手工完成 银牙链与古铜色钉珠装饰 增添工艺感和精致度 欧根纱密边设计灵巧勾勒身材 四、 稀有 丝绸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