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一场“非遗主播沙龙”在陕西广电大剧院举办。活动现场发布的《陕西非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上陕西地区非遗短视频播放达141亿次,是2017年的300多倍;非遗直播观看量达5.4亿次,是2019年的50多倍;仅过去一年,共有1.9万名陕西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带来超264万小时的技艺演出。近年来,秦腔、陕北...
目前,已有10位非遗传承人通过抖音电商实现年入百万元,非遗传承人带货总成交额较去年增长15倍。助力地方非遗保护与传承,仅在浙江东阳,抖音电商带动非遗相关就业超过5000人。 在万物皆可直播带货的时代,各大平台通过明星和达人的人设带货已成行业常态,但民间高手、非遗传承人们以强文化属性的独树一帜的存在,为短视频和...
简介:《非遗里的中国》通过非遗创新秀演、沉浸体验、还原绝技等全新的方式来打开非遗,多维度呈现非遗的创新成果、历史底蕴、中国智慧、东方美学。节目展现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新力量,呈现非遗时光流变中...展开全部 立即观看 节目列表 内容介绍 节目看点
自发“造血”:抖音上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传承人获得打赏收入 抖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5月,抖音上每天有1.9万场非遗直播,获得打赏的非遗主播人数同比增长53%。在认证的非遗传承人中30岁以下的传承人有116位,他们是直播的主力军;与此同时,传承人吸引了大批的非遗爱好者一起参与到传承工作中,目前平台...
非遗的活态展示,离不开“旧”范式加载“新”渠道的支撑。有了现代技术与传播渠道的加持,非遗能突破时空局限、走得更久更远。已成为信息接收重要介质的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成为非遗的天然展示传播场。人们也许不会特地跋涉至偏远的小山村,只为观看一位花甲老人编织竹筐,但可以在短视频中感受那份匠心;人们也许不会...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周靖杰)黄梅戏、唢呐、古筝、竹笛等非遗艺术正在通过直播间焕发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年轻人通过观看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开始了解并喜爱上了非遗艺术,逐渐培养出深厚的文化素养。在这个过程中,线上平台通过打赏带来的“破圈效应”和经济收益可谓功不可没,为各地非遗...
此外,直播拉近了非遗从业者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业者在互动中收获知音、汲取意见、精进技艺,形成相互信任、欣赏、促进的观演关系,形成尊重文化、艺术与创造的社会氛围。同时也要看到,非遗直播还面临一些问题。以戏曲类非遗直播为例,不少观众坚持认为看戏就该在现场,面对面观演更能感受演员一招一式背后的功夫。如何...
同时,特色文化展演通过打赏来拓宽创收的渠道,成为各地非遗在现在自发造血的方式之一。”活动现场发布的《江苏非遗数据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江苏地区非遗直播超124万场,观众欣赏时长超1亿小时;非遗短视频达2070万条,收获24亿次用户点赞。过去一年,71%的江苏非遗主播获打赏支持,获得的打赏...
直播就像一条“鲇鱼”,其在大众、非遗从业者、平台等方面掀起多重利好效应。《报告》统计,2022年,非遗在抖音平台的日均搜索量是2019年的三倍有余,相关话题热度指数较2021年翻了一番。而在过去一年,抖音非遗项目直播场次同比增长642%,平均每天直播1617场,获得打赏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427%,打赏总金额同比增长...
直播助力传统文化评述二:非遗直播平台服务艺术行业 打赏助力非遗传承 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郑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传播和传承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传统老手艺人才断层,非遗产品销路受限。如今,借助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等新渠道,原本隐于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