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博览会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突出“人民的非遗 文化的瑰宝”“融入现代生活 创造美好未来”等理念,主题展以“非遗·非常美”为思路,设置“美在生态更生动”“美在匠心更创新”“美在乡村好光景”“美在交流与互鉴”“美在创意与共享”等重点板块。作为主办地,此次博览会设置的山东展区面积共1845...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公布了2024全国非遗传播活动创新案例的项目名单,《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杭州非遗在亚运会上精彩绽放》《晋港青少年山西绛州鼓乐研习活动》《“温故”非遗展》等36个案例入选。这些案例涵盖“非遗+展示展演”“非遗+社会推广”“非遗+文旅融合”“非遗+学校教育”“非遗+媒体...
社交媒体平台近日发布的《2024非遗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平台上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累计分享量同比增长36%,平均每天有5.3万场非遗直播,获得打赏收入的非遗主播人数年增长25.63%,共有1379万名网友在平台上分享非遗体验,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328%。 某购物平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以“非遗”为...
非遗的发扬光大,需要非遗传承人不断创新求变,找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契合消费者的审美,适应市场需求,推动非遗生活化、产业化和时尚化,把“好手艺”变成“金饭碗”,通过独特的创意与巧思,开发出一系列非遗文创产品,让传统手工艺更加贴近生活,让非遗焕发出崭新而持久的生命力。二是创新传承方式。掌握乃至...
认定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多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068人。全国现有非遗保护机构2406个。文化和旅游部设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成立省级非遗保护中心。多路径齐下,探索“非遗+创新”平衡点 非遗的生存和发展仅仅传承是不够的,它需要与时代接轨。这种接轨...
澎湃新闻获悉,11月22日,第三届非遗数字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举行,与会嘉宾围绕论坛主题“数字时代的非遗创新:跨界融合与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索。第三届非遗数字论坛现场 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党委书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会长、非遗数字专委会主任代柳梅在开场致辞时表示,在文化数字化成为国家...
创新非遗展示方式,除济南市的多彩活动外,本次非遗博览会发动全省各地同步在景区、街区、社区广泛开展非遗社区实践活动,将博览会送到群众身边,让群众在家门口欣赏精彩非遗项目,促进非遗产品消费,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传二代”的坚守与突破 本次非遗博览会上,共邀请211项非遗代表性项目、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
2024年4月,陕西省首届非遗发展大会在西安举行,为新时代陕西非遗创新发展成果搭建交流展示的舞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陕西在推动全省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各项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夯实根基、打造品牌、活化利用、融入生活的发展之路。夯实保护根基 让非遗融入生活...
非遗之所以珍贵,不仅在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与历史传承。尊重历史、创新形式,守住文化的底线才能更好地创新发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在传承发展中不断吸纳时代的新鲜血液,展现出勃勃生机与不竭的创新力量。在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上,戴上AR眼镜,仿佛走入千亩...
杨红认为,不应是替代、取代式的创新,而是创造条件、创新模式来促进活态传承,让科技助力更多非遗发挥价值、回归日常、返潮当代。“隐身”工艺这样被看到 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香云纱染整技艺”是国家级非遗。然而,申遗成功后,香云纱仍鲜为人知。“孤芳自赏时,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