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引进出版由美国自由作家雪莉·艾力斯编著、著名翻译家刁克利译360百科较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一书,该书收录了包括美国国家艺术奖得主David Vann、手推车奖(美国纪实散文最高奖项)、怀丁作家奖得主Natalie Kusz、新英格兰图书奖获得者、《美国佬》撰稿人Suzanne Strempek Shea、普利...
非虚构文学通常以作者的视角来观察事件和人物,其中必然融入自身的经历。因此,非虚构文学通过对有限经验的开发、感受、理解与表达,开掘事件和事物内部的丰富性、深刻性,分享自己的亲身感受和观察结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直观、生动的正面和侧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经历、内心世界和矛盾冲突。同时,基于个人...
(1)叙事上,非虚构文学也直接征用虚构文学的故事性手法;(2)在文体上,许多非虚构文学都具有文体“骑墙”(模糊了文学与历史、纪实之间界限的意义上,以某种“中间性”的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文学叙事的存在样态,使历史或事实在被最大限度还原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新的文学景观)、文体越界特征 4、创意写作语境下的非虚...
“真实在非虚构文学中不能成为一个道德标准,作者还必须安排有意义的艺术形式在里面,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文学。”——梁鸿 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非虚构文学著作《出梁庄记》和《中国在梁庄》,学术著作《黄花苔与皂角树》、《新启蒙话语建构》、《外省笔记》、《“灵光”的消逝》等,学术...
非虚构写作针对虚构写作而产生,但不是反文学的,而是试图拓展文学的边界——非虚构文学和虚构文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发现VS创造,非虚构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虚构创造生活中本没有的。近年来,非虚构也成为各大高校的考察重点。 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虚构相关论著的梳理,从非虚构的发展、代表作品、概念、文学特征、创作要点...
越来越多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尝试书写自我和他人的故事,文学正与周遭世界发生更为深刻的关联;非虚构文学创作主题和题材正突破既定文学写作的范式,口述史、田野调查、书信格式等穿插其中,表现形式多样;文学与其他学科联系愈发紧密,“跨界”特征明显。总而言之,这些作品更深入、广泛地介入当下社会和日常生活,拓展着...
在萧相风看来,今天提倡的非虚构文学,一般是指叙事文学里面的非虚构文学。他指出,“非虚构”文体不是新鲜事物,不是由非虚构专业人员去写,也不是由新闻作者去写,而是很多小说家都在写非虚构。中国当代非虚构的两路大军分别是记者路线和作家路线,两条路线同时并进,创作了大量非虚构作品。当然,这两条路线不是...
非虚构文学写作综合运用了小说、散文、诗歌、电影、新闻的创作手法,像独白、对话、戏剧性、典型化、细节描写、心理分析、联想、 想象、蒙太奇、分类、伏笔等,无一不可被它采纳。非虚构文学写作亦讲究文学性的策略,即也有诗性的一面,这一特性使它得以存在于文学范畴之内。
'非虚构文学'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来'非虚构文学'是相对于虚构文学、以现实元素为背景创作的一种新兴写作文体。 追根溯源,'非虚构'一词系舶来品,起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那时,杜鲁门卡波特基于新闻报道的手法创作的小说《冷血》,被称为'非虚构小说',又称之为'新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