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口系介绍青白口系(汉语拼音:qīngbáikǒuxì)中国晚前寒武纪(狭义的)至寒武纪的含锰、铁、锌氧化物的生物碎屑灰岩及碳酸盐岩,由混合的粘土质或砂质岩所组成,偶夹有薄煤层在华北及东北南部,该时期海侵范围广阔,聚集成若干个大型、超大型沉积凹陷,因此它是该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的基础它和北方的海相岩石-优班...
青白口系(Qn)主要分布在盆地西北部的霍邱、北部的淮南-凤阳山区以及南部的金寨—霍山一带。淮南-凤阳山区及霍邱的青白口系,最早命名为刘老碑系(谢家荣,1947)。1952年,李四光将其改称为杏山页岩,并在其下新建“伍山石英砂岩”。从此各家都沿用伍山组和刘老碑组。1978年,安徽省区调队将伍山...
青白口系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贵阳百科 首页 . 专题板块 . 贵阳百科 . 地理 青白口系最后更新 2021-06-22 浏览74次中国新元古界的第一个系。总编委会 学科编委会 关于我们 三版介绍
青白口系是新元古界最下部的一个系,其时限为800~1000Ma,并以900Ma为界将其划分为上、下两统。蓟县系为中元古界上部的一个系,其时限为1000~1400Ma,并以1200Ma为界将其划分为上、下两统。长城系为中元古界下部的一个系,其时限为1400~1800Ma,并以1600Ma为界将其划分为上、下两统。
通过对华北龙山地区青白口系层序地层、沉积特征的研究,并结合华北地区前寒武纪构造运动[18-19,21,23]和古地理背景[16,20,26-29,31-32],整个华北地区中、新元古代的滨浅海具有陆表海特征[39],地形坡度极缓,水体浅,范围广,海岸波浪能量较小,以潮汐为主[40—41],因此海岸以发育开阔的潮坪相为主,发育陆源碎屑潮...
冀东卢龙地区青白口系景儿峪组沉积相分析 青白口系景儿峪组是华北地区铁路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地层之一。该地层位于冀东卢龙地区,厚度约为207米,主要由砂岩、泥岩、灰岩组成,是一种典型的沉积岩石。在地质学研究中,对沉积相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了解地层形态与分布规律,掌握沉积环境以及物源特征等信息。 景儿峪组的...
青白口系曾称青白口群。属新元古界下部。分布于冀北一带,为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地层。由砂岩、页岩、石灰岩组成。其中含以个体较大(50~100余微米)、表面粗糙为特点的微古植物组合。自下而上分为下马岭组,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延续时限约为10亿~8亿年。
论燕山地区青白口系的解体_朱士兴.pdf,第35卷 第2期 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5 No.2 2012年06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Jun.2012 论燕山地区青白口系的解体 1,2 2 1 朱士兴 ,刘欢 ,胡军(1.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2.
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在河北省主要分布于燕山地区和太行山北段,岩石组合以黑色页岩和片状粉砂岩为主,底部为燧石角砾岩并为塑性千枚状物质胶结。地层厚度133~537 m。已有资料证明该套地层区域上发育了强烈的塑性流变及剪切应变,以该套地层为强应变带,上、下地层在这一韧性滑脱剪切带上发生层状水平位移。...
王岐,王然摘要:辽宁地区广泛分布中元古代地层,自中元古代长城纪起,华北陆块在结晶基底形成之后,进入了稳定的盖层发展阶段.从岩相古地理特点、构造演化方面探讨了辽宁地区中元古代长城系—新元古代青白口系的形成与演化.其中,长城系为晋宁旋回的第一个盖层,发生了两次海侵;蓟县系一待建系为晋宁旋回的第二盖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