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却并未选择直接与匈奴的主力部队正面对决,他知道那样会陷入匈奴擅长的游击战。相反,他利用手中有限的兵力,采取了迂回突袭的战略。当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意识到霍去病的意图时,已经为时已晚。这场突袭取得了惊人的战果。这场战役中,霍去病不仅斩杀了敌军数万,还俘虏了匈奴各部首领2600余人,更让匈奴人崇敬...
到霍去病19岁因为军功被封为骠骑将军后,他的母亲才告诉他,他的父亲只是平阳县的一位小官吏,名叫霍仲孺。知道自己身世的霍去病非但没有记恨父亲没有对自己尽抚养之责,反倒是找了一个出征路过平阳的机会,专程前去拜望霍仲孺。见到霍仲孺之后,霍去病对父亲施以大礼,他非常诚挚地说道:“我以前并不知道自己是大人您...
司马迁不写霍去病的死因,只能说明他死得太普通了,那年头病死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实在太正常了。 像项羽这种自杀被分尸、戚夫人这种酷刑而死、周亚夫这种含冤绝食的死法才值得多写一段。而且霍去病那里加不加个"病"字全无影响,二十几岁的人,不可能无疾而终,只能是病逝、谋杀、意外身亡三种,后两者的概率都太小了...
李敢,毕竟是名将之子,李广虽一直未能封侯,但是名望极高、非常受人尊敬(包括汉景帝和汉武帝),因此,霍去病杀死李敢也让汉武帝非常动怒--也是汉武帝唯一一次觉得是自己把霍去病"惯坏了",为了平息民怨,汉武帝让霍去病先去边塞"躲一躲",没想途中病亡。 对霍去病的英年早逝,汉武帝非常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
最后,霍去病又派遣部下在雨夜偷偷地挖掘地道,然后放火焚烧城门,使得张掖城内外形成夹击,最终攻占了张掖城。张掖在当时的霍去病看来有“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腋”的意思,言语豪迈且霸气。如今,张掖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地处内陆干旱带,总面积40178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15万。张掖市有壮美的山川风光和独特的自然...
在这一战里,刘彻终于挥出了这把亲手打磨十余年的宝剑,18岁的霍去病受封骠姚校尉,领八百精骑随卫青出征。骠姚校尉是汉武帝专门为霍去病设置的官名,意为勇猛劲疾,这是既是对霍去病的希冀,也是对他的考验。霍去病完美地通过了考验,他这柄大汉神剑,始一出鞘便锋芒万丈,锐不可当。他亲率所部的八百骑兵脱离...
霍去病建立的新军事集团高级成员,要么是霍去病亲自从基层提拔起来的军官,要么是匈奴的降将。这些人有一个非常统一的特征:跟当时朝廷里的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几乎都没有什么联系。汉武帝支持霍去病建立这么一个军事集团,挑是挑不出什么毛病,其用意该懂的人都懂。卫青虽然是霍去病的舅舅,但这个新军事集团最先...
作为历史的遗憾,霍去病一定榜上有名。他在最好的年纪,有着旷世的功绩,却也将自己的传奇戛然而止。23岁的霍去病,达到了男人一生最高追求,且给后世留下一个永远不可能逾越的大山。或许,再给霍去病十年,他远不止这样传奇,但是上天只给了他23年,所以他注定成为传奇。也因为23年,成了无法逾越的传奇。历史...
少年英雄霍去病 第一种,穿越而来 很多网友认为,霍去病的一生就如同开挂一样,中国人有一句古话“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很形象地说出了古时候战场的残酷,在每一场战争背后,是成千上万将士血肉累积起来的。但是在霍去病身上,这句话显得那么“无力”。《史记》记载: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
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他生于公元前140年,卒于公元前117年。仅活了24岁,但他18岁领兵,六次带兵出击匈奴,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霍去病是汉朝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公元前123年,卫青率十万铁骑出师征讨匈奴,年仅十八岁的霍去病坚决要求舅舅带他去。卫青早知自己这位外甥智勇双全,天生是个将才,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