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第一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废除共和,复辟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马克思给自己的这部著作冠以《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一标题,显然含有讽刺意味。在与马克思这部著作差不多同时出现的、论述...
在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过程中,马克思经常同恩格斯交换关于法国事件的意见。除了报刊和官方的资料外,马克思还利用了一些寄自巴黎的个人通讯作为资料。“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本来是准备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朋友、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员约·魏德迈在美国筹办的“革命”周刊上以文丛的形式发表的,但是这个杂...
在雾月十八日事变再版的那些情况中,也可以看出一幅同样的漫画!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被恩格斯称为“一部天才的著作”。马克思分析当时法国的“活”的历史,不仅入木三分,而且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著作,即别人回忆和总结历史,而马克思则因为运用了唯物史观,因而在这部著作中,就像是在云层俯视一样,精准地分析了路易·波拿巴的独裁的图谋,马克思还分析了法国农民、工人、资产阶级...
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书的开头,马克思引用黑格尔的话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我们可以进一步延伸马克...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针对1851年12月2日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这一事件所著的名篇。在文中,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和阶级分析方法,从1848革命失败到波拿巴政变这一段时期法国的政治局势,用极为冷峻的笔触,刻画出法国社会阶级斗争、共和国代议民主的... (展开) 1 0回应 > 更多书评 1篇 ...
1. 雾月十八日啊,那可不是普通的一天,就像人生中那些特别的转折点!比如你突然决定辞去稳定工作去追求梦想,不也像雾月十八日一样充满未知和挑战吗? 2. 雾月十八日,多神秘的日子呀,难道不像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我们,有时迷茫但又充满期待?就好比你在大雾中前行,虽然看不清但依然坚定地迈着脚步。 3. 哎呀,雾月...
【前言】《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的一本政治著作,主要分析了法国从1848年二月革命到1851年路易·波拿马的政变这一过程中的各种革命斗争,在此分析上马克思总结了阶级斗争的经验与社会发展的规律。就像恩格斯在本书其中一版的序言中说到的“正是马克思最先发现了重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根据这个规律,一切历史上...
资产阶级革命后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即1799年11月9日,是拿破仑第一发动政变,改行帝制,实行军事独裁的日子。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仿效他的伯父举行政变建立军事独裁.1852年12月2日,进而废除共和,改行帝制,号称拿破仑第三。马克思这篇著作借雾月18日这个日子,作为书名,讽刺和揭露路易·波拿巴, 法国1845年2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