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雷马克(1815年7月26日-1865年8月29日)是一位犹太裔德国的胚胎学家、生理学家与神经学家。雷马克证明了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方式,是细胞理论学说的宗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罗伯特·雷马克(1815年7月26日-1865年8月29日)是一位犹太裔德国的胚胎学家、生理学家与神经学家。出生于普鲁士的...
雷马克全部作品:雷马克作品系列:里斯本之夜,西线无战事(译文经典),雷马克作品系列:西线无战事,邻人之爱,生命的火花,西线无战事,天堂里的影子,西线无战事,三个战友,流亡曲
新版《西线无战事》,李清华/译,译林出版社,2021年4月从德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雷马克的文学创作属于新实际主义,1920年代在德国本土生发的表现主义的呐喊、激情、冲动在德国逐步沉寂下来,对“新人”的呼唤也归于虚无,大家不再天马行空,双脚重新踏在大地上,摒弃非理性,从实际出发,客观冷静地描写生活,把握现实...
“雷马克给我们看的不是英雄,只是与你我相同的丘八,恐怖,恐怖,永远在恐怖及神经错乱如醉如狂的状态中自卫与杀人。”林语堂为1931年《西线无战事》林疑今译本所作的序,由此开启了一场浩浩荡荡的“雷马克热”与抢译风潮。短短五年间,《西线无战事》出版五个译本,总计销售超七万册,改编的话剧与电影也极为盛行。
雷马克这边,在图书出版后依旧继续着自己的修编过程,一直拖到了1959年才正式改完,而那时中国的读者也早已淡忘了雷马克,这本最终版直到最近才被引进,时间一隔就是92年。《西线归来》 [德]埃里克·马里亚·雷马克 著 代悉 译 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们可以把《西线无战事》看作是《西线归来》的序章,《西线无战事》...
#百家说史#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是20世纪最重要的德国作家之一,以其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敏锐洞察而闻名。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雷马克的生平、创作背景以及他作品中的主题,尤其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索。一、...
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1898—1970)美籍裔作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伍。战后当过教员、商人和记者。1947年加入美国籍。 著有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凯旋门》《生死存亡的时代》《里斯本之夜》《黑色方尖碑》和剧本《最后一站》等。作品情节紧张,语言生动。
德语作家雷马克的代表作、曾被两次改编成电影并且都获得奥斯卡奖的《西线无战事》对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与《西线无战事》隔年发表,且同时被纳粹禁毁和公开焚烧的《西线归来》。两部作品,前部描述德国青年在“一战”战场的牺牲与毁灭,后部求索战后生还者的心理救赎。尽管主人公并不相同,故事线完全...
雷马克从1945年起定居瑞士,六十年代中期,他因心脏病发作多次,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于1970年9月25日在瑞士洛迦诺逝世,享年72岁。在雷马克的流亡生活作品中,《凯旋门》最为著名;在他的十部小说中,除了《西线无战事》之外,《凯旋门》的销量也极为出色。在德文原著发行之前,这部作品的英译本首先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