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闲居时观雨,全文只有一个雨字,却妙用双关手法。作者推崇并学习杜甫,他着眼现实,关注民生;用典较少,词句明净。诗人采用平易晓畅的语言,并巧妙地运用了双关辞格,使得作品境界辽阔,意蕴丰富。人生多风雨,何处无险阻?但诗人不仅勇于面对,还能看见其背后不屈的力量,这才是这首作品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雨 陈与义 ① 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惜无陶谢 ② 手,尽力破忧端。 (注)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 【 1 】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与义《雨》赏析 《雨》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五言诗,“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燕子南归勾起归家之思,梧桐叶落兴起失志之慨。冷冷的秋风吹动远在异乡的人的衣衫,亦吹动了客居之人的思绪。不禁感觉秋风无比的凉,“一凉恩到骨”即一股凉凉的秋风恩入骨髓,身心俱冷,本在繁华京城却是...
当然,陈与义无需叹惜,或者是谦虚,因为这首《雨》诗,充分证明了他有着陶谢那样的圣手,但他是否就因此解忧了呢?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还需另当别论。02 因其时其地不同,遭遇心情各异,诗人对春雨的描写也大相径庭:杜甫的《春夜喜雨》有着酣畅淋漓的喜悦,陈与义的《雨》有着淡淡的烦忧。喜悦与烦忧,都...
△王和尚读诗:诗人陈与义的人生之雨 01.漂泊京城,一句动人心魄:雨 宋朝·陈与义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今年别,梧桐昨梦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祝融:传说中的火神,主夏季。这里指夏季。先说下陈与义其人。陈与义是“江西诗派”的巨将之一,位属“一祖三宗”之一。
(10 分) 雨 陈与义①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 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 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 徒四壁,指穷困...
陈与义这首《雨晴》是一首写景抒怀七言律诗。这首诗首先描写了雨过天晴后的江天景色,一方面,用白描手法写实景,另一方面,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江天一色,淡抹微云,形成一幅有机统一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接着,侧重声音描写,清脆的鹊语,低沉的残雷,二者之间形成相互对比,和谐一致,...
1、陈与义雨阅读答案及赏析雨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
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被誉为“诗俊”。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与雄浑沉郁并存,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才华。这首《雨中观秉仲家月桂》正是他借景抒情的佳作之一。最后,我想说,陈与义的这首诗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雨中月桂的美丽与诗意。希望大家也能喜欢这首诗,并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美好的景色与情感。
【古诗词鉴赏】宋代诗人陈与义《观雨》诗赏析 【原作】 观雨 宋·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译文】 隐士已老态龙钟,不懂农事耕作,却开窗端坐,看窗外阴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