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初晴”一词指的是雨后天空渐渐放晴的景象。在艳阳高照的阳光下,头顶上的云彩渐渐消散,湿润的花草树木在雨水滋润下变得更加鲜艳,万物开始呈现出一份沉静温和的美感。这种天气给人带来一种爽朗之感,让人想起过去的忧伤与烦闷,也为未来带来新的希望与憧憬。在雨初晴的天气里,人们的情绪也渐渐变得...
独坐窗前听夜雨,又是艳阳天,芭蕉叶上声中唤杜鹃。更深犬吠声,叶上露晶莹,披衣独坐天边分外明。灯火明,到三更,芭蕉叶上蛙声伴月行。独坐窗前听雨鸣,一轮明月照孤城,芭蕉不解殷勤弄瑟声。雨初收,声中春欲留,山色空明人不见,凭栏独坐望江楼。山村分外明,溪边独坐看流萤,芭蕉叶上蛙声到五更。独坐幽...
“仙人掌上雨初晴”出自唐代崔颢的《行经华阴》。“仙人掌上雨初晴”全诗《行经华阴》唐代 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借问路傍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何 一作:无)作者简介(崔颢)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
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00:00:14 朗诵:浪淘沙(其一) 00:00:19 朗诵:惠崇春江晚景 00:00:15 朗诵:夏日绝句 00:00:16 朗诵:羿射九日 00:03:21 朗诵:小池 00:00:13 朗诵:小池 00:00:13 朗诵:文具的家 00:01:59 朗诵:文具的家 00:01:15 朗诵:文具的家 00:01:28 朗诵:文具的家 00:01:49 朗...
《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作者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
的意思是:诗人过华阴时,正值雨过天晴,平望武帝祠前烟云聚而将散;仰视仙人掌峰上,山形已显气象醒目,自然美妙。新晴新沐,景色迷人。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的出处该句出自《行经华阴》,全诗如下:《行经华阴》崔颢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 先施 ,居古代四大美...
“仙人掌上雨初晴”全诗翻译译文: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注释:⑴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一作“华山”...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实有两首,第二首经典,是赞美西湖的名篇,第一首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没有第一首就不会写这第二首。公元1071年—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众所周知,杭州之景名扬天下。热爱生活的苏轼,来到这么一个景色优美之地,自然要游山玩水一番。杭州的美景在他...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时期的景色,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当时他是前往杭州做官,也就是在苏杭这个地方,他去的时候大约是五六月份,到达这个地方已经进入了梅雨季节,本来晴天忽然转成下雨,小雨绵绵,让西湖的景色更加的别致。在诗中的湖指的就是杭州的西湖,从诗中也可以看出苏轼对于西湖的...